正文

涂景新“红帽子企业家的财富惊梦”

生死劫 作者:艾学蛟


涂景新,一个附着了太多时代色彩的企业家,人生之路跌宕起伏,从亿万富翁到阶下死囚,从飞来官司到沉冤昭雪,真正应验了天堂、地狱、人间的三步轮回……一幕幕人生骤变,不仅让同道中人感慨万千,更让旁观者扼腕叹息:这不仅是涂景新之痛,更是无数“红帽子”之痛,时代之痛。

曾经的涂景新何其风光,他是富甲一方的大款,他是点石成金的高手,辉煌照耀一方热土,创业路影响无数老乡。从涂景新老乡对涂景新的描述,其风光可见一斑:“那些年,涂景新的传奇故事激励着一代流淌安义血统的男儿,人人热血澎湃。不管认识涂景新与否,只要来到省城,无不以自己是涂景新的老乡为荣。当然,涂景新也没让父老乡亲失望,捐款赠物之事没少干。那时全国的县市不流行在自家门户树立形象,涂景新却率先在穿越家乡的305国道藕弯段处,出资修建了横跨公路的金属架――上书‘安义人民欢迎您’,引得南来北往的司机减速观望。”

以推销纺织配件起步的涂景新,在纺织业并不景气的安义做得有声有色,显现出他过人的经商天赋。很快,出类拔萃的涂景新就成为当地纺织配件销售大军的领军人物。但行业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纺织配件业一路下滑,纵使涂景新有通天本领,也无法扭转行业乾坤。识时务者为俊杰,难以继续大展拳脚的涂景新,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前程。

适逢海南岛大开发之际,目光远大的涂景新果断转向,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纺织配件推销,另辟蹊径,组织80辆东风车队,远赴海南,踏上了日进斗金的琼岛淘金路。过人的胆识、创新的点子再加上开阔的思路,让涂景新的海南淘金得心应手,涂景新赚了个盆盈钵满。这为他后来蒸蒸日上的事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人脉。

1992年,涂景新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商机,IT必定是中国市场上的朝阳行业,而且它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热度不减,谁敢先吃这个螃蟹,谁就能尝到满口鲜。在海南赚得不亦乐乎的涂景新决定金盆洗手。说干就干,不久他就打道回府,裹夹着厚厚一沓钞票杀回江西。

上天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人生的大机遇出现在富有经验的涂景新面前,江西省展览中心因长期闲置,当地政府拟招商出租。满脑子都是IT商机的涂景新一眼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计划把江西展览中心租赁下来,作为经营电脑及其附属商品的专业大卖场。

涂景新这样描述当时的规划,“当时有6000平方米的铺面闲置。我就想,办一个公司,把它租下来,做成一个商场。”6000平方米的工程,要用钱砸出来,没有千万元级别以上的资金,想把这块儿地拿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虽然涂景淘到了不少钱,但那个时代,千万元对涂景新也是天文数字,不借助贷款就没戏。

令人嘴馋的美味触手可及,但就差一尺之遥,向来不肯服输的涂景新该怎么办?

1992年的天,对于个体户而言不是明朗的天。当时《公司法》尚未出台,个体户不但生产经营模式受到种种限制,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缺乏保障,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尴尬状态。因为那时的个体户还不是政策的香饽饽,涂景新想以个体户身份从金融机构贷到千万级别的巨款,只能是异想天开。

与之相比,90年代初的国有企业还是经济的宠儿。有多少人趋之若鹜,削尖脑袋往国企里钻,又有多少人想背靠国企这棵大树乘凉!黯淡很多的个体户,虽然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日子不再有,但终日游走于政策的边缘,人们总还是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们。如果有方式可以与国企挂靠,戴上名正言顺的“红帽子”,地位必然是新旧两重天。

特殊的环境往往造就特殊的对策,所谓“发展在前、政策滞后”正是这种环境的真实写照。在民营企业的尴尬处境下,一个权宜之计悄然诞生:个人注册公司,但是找一个国营单位来挂靠。此举一出,诸多创业有路、注册无门的个体户大为叫好,红帽子在全国遍地开花,红彤彤一片,成为中国经济的别样风景。

涂景新决定借鸡生蛋,找到了海南机械设备进口公司,开始了他的红帽子财富惊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