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8《爱拼才会赢》席卷台湾

我们台湾这些年 作者:廖信忠


  

这一年,有一首歌一经推出,瞬间便横扫了整个台湾,大街小巷都在放,后来也席卷了整个华人社会。虽然是首闽南语歌,可影响所及,以致于前几年我在太行山的深山里旅行时,都听得到开拖拉机的师傅在哼着这首歌,那就是《爱拼才会赢》。

这首歌的原唱叶启田,在更早期就已经是台湾的知名歌星,早期的一些歌曲如《内山姑娘》、《墓仔埔也敢去》后来也不断被翻唱及重制。但他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因故犯罪入狱,人生顿时跌到最低点,出狱后却又以一首《爱拼才会赢》咸鱼大翻身。

因为这首歌太火爆了,在当时不管走到哪一条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公园里跳土风舞的在放,殡葬队伍在放,运动会在放,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选举时候选人的宣传车也都会放这首歌。

叶启田后来也拍了一部同名的电影《爱拼才会赢》,有点儿他的自传性质,但稍显胡闹了一点儿。而他后来的一些歌,如《浪子的心声》、《故乡》等,也一样脍炙人口,不愧是宝岛歌王。

在台湾,似乎每个时代都有那么几首代表当时的歌,这些流行歌曲如同串起了台湾的历史。

比如说战后的台湾,经济不发达,生活也比较艰苦,有些人为了生计,只能从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如沿街卖零食、收破铜烂铁之类的。有许多人为了家计,只好放弃学业出来工作。当时就有一首歌叫《烧肉粽》,是这么唱的:

“自悲自叹歹命人,父母本来真疼痛(疼爱),让阮读书几年冬,出业头路(工作)无半项,暂时来卖烧肉粽……”

其实这是一首非常心酸的歌,那个时代许多孩子因为家境清苦无法继续升学,只能在半夜街头大喊烧肉粽叫卖。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大家都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为了赚更多的钱,可以没日没夜地加班做工。当时,台湾第一个电视台台视开播了,很快就有了综艺节目“群星会”。那操劳的工作之后,身心自然需要松弛,大家挤在电视前观看综艺节目里歌星的演唱便成为通俗的娱乐。于是,群星会的主题曲,就成为当时的流行歌:

“群星在天空闪亮,百花在地上开放。我们有美丽幻想,为什么不来齐欢唱……”

“群星会”算是通俗娱乐节目的代表,但年轻人或知识分子总是相对叛逆一点儿,总觉得这些是“靡靡之音”,所以,上世纪60年代也是西洋音乐流行的年代。因为那时美军驻台仍有美军电台,因此许多年轻人也喜欢收听美军电台的音乐节目。在杨德昌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就可以看出当时西洋歌曲在学生中的流行。

另一方面,在海外,许多异议人士因为流亡而有家归不得,他们最喜欢唱的歌就是《黄昏的故乡》:

“叫着我叫着我,黄昏的故乡不时地叫我,叫我这个苦命的身躯。流浪的人无厝的渡鸟,孤单若来到异乡,有时也会念家乡。今日又是听见着喂,亲像在叫我的……”

这是当时海外的台湾人在聚会时最常唱的歌,以解思乡之情,结果这首歌也因为这样被禁。

20世纪70年代初的台湾,可说在“外交”上节节败退,但另一方面,因为如“保钓运动”等因素,民族主义也被激起。随后“唱自己的歌”的民歌运动开始了,舍弃了西洋流行歌,开始自己作词作曲,比如说三毛的词,李泰祥的曲,齐豫的歌,细腻又清新的歌词,触动了年轻人的心。另一方面,当局因为政策需要,推行“净化歌曲”,所以靡靡之音如“群星会”,也在此时被迫停播。

1979年,台湾当局与美国“断交”,气氛紧张又风雨飘摇,有办法的当然都到外国去了,但留在这里的,就更需要团结一心。那几年,最流行的不是讲情唱爱的流行歌,反而是像《梅花》这样的歌曲:

“梅花梅花满天下,越冷它越开花,梅花坚韧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另一首当时很红的歌就是《龙的传人》,这首歌在官方授意下一再宣传,令歌曲变得家喻户晓。

进入台湾经济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人是有钱起来了,但是精神却慢慢空虚。这时,罗大佑的歌曲又丢下一颗“震撼弹”,歌词流露出对社会现象及环境的不满和批判,如当时流行的《鹿港小镇》: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湾许多年轻人都是从中南部乡下到台北工作的,在台北赚到钱稳定下来后,却又发现心里好像缺少了些什么。这首《鹿港小镇》在当时引起广大共鸣,成为流行金曲之一。罗大佑的《童年》也唱出了许多台湾“60后”的回忆:

“福利社里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更开放,经济飞快发展,赚钱机会更多时,《爱拼才会赢》刚好唱出了当时台湾人的所想。这首歌除了本身就跟叶启田的际遇起起落落有呼应的效果外,也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这可能跟台湾长期是一个移民社会有关。台湾是一个资源缺乏的海岛,对外依存性较高,为了生存下来,商业不得不发达。在重商的精神下,只有努力找机会拼搏开拓才不会被淘汰,所以这首歌真的贴切地描述了许多台湾人的心声。

时代造就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又勾起时代的回忆,让人不禁觉得,没有歌的时代是多么的寂寞。

 

1987年左右,华视在星期六下午一点有个节目,叫做“青春大对抗”,由汤志伟及曹兰主持,大概就是一些人上节目表演才艺等,算是那时候的选秀节目。这个节目刚好赶上小朋友们周六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的时间,所以有为数众多的小学生观众。过了两年,这个节目改名为“TV新秀争霸站”,形式跟原来差不多。

在前一个节目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宋少卿及邰智源上节目说相声,当时邰智源就要去当兵了,所以这一集就让他们搞笑了一场。后来节目改为“TV新秀争霸站”后,还记得阿亮卜学亮与当时他就要入伍的大学学长一起上电视表演了一段街头卖药。后来,张小燕组合了卜学亮、宋少卿、刘尔金、黄子佼这四个曾经参加过节目的年轻人,组成了“帅哥综艺团”,成为节目中固定的搞笑班底。

在《青春大对抗》节目里,有个类似助理跑龙套角色的少女团体,叫做“小猫队”。但总不能一直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吧,因此到了后期,节目里出现了另一个少男组合,就是“小虎队”。“小猫队”后来一直没红起来,倒是“小虎队”,从这个节目出道后,一路开始爆红。

“小虎队”出道后,并没有马上推出专辑,严格说起来,是1989年1月在“忧欢派对”的《新年快乐》专辑中加进了两首男声曲及合唱曲。不过明眼人很清楚地看出来“小虎队”是在模仿日本当红的“少年队”。“忧欢派对”则是在模仿“WINK”。但无论如何,推出这张专辑后,“小虎队”一下火了起来,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偶像。那也是许多小朋友一生当中,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崇拜起偶像来。在学校里,许多女生都会搜集他们的歌曲、海报,搜集他们的个人专辑,剪下所有关于他们的报道,仔仔细细、小心翼翼地贴在剪贴簿上、资料夹中。还有印着英姿的垫板、纸礼物袋、信纸信封,都被带到学校去,彼此交换资讯。

一般家长对于小孩迷恋偶像多少是有些反对的,但对于“小虎队”来说,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乖乖虎”苏有朋在当时就读于全台湾第一重点高中——建初中学,后来也考上台大机械系。在台湾的高中,校庆都会办园游会对外开放,各班都要有卖东西或游戏的摊位。当时建中办园游会时,大批歌迷跑进校园,逛来逛去就是要找苏有朋,后来苏有朋他们班索性也不做摊位了,就早上下午各办一场签名会,据说排队的人从楼上排到楼下。“小虎队”就是因为有苏有朋这个好学生,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小孩学习的对象。而“小虎队”的整体也给人年轻、健康、活泼、阳光的印象,所以对于崇拜“小虎队”,家长的抵触比对其他艺人小很多。

三个月后,“小虎队”正式推出第一张专辑《逍遥游》,引爆了“小虎队旋风”,成为青少年眼中的超级偶像。四月开始,他们办了一场叫做“万人马拉松”的签名大会,现场至少来了五万人,他们签得手都软了,有许多歌迷看到他们那么累而不舍,简直就是一边哭一边拿给他们签名的。

接下来,就是展开为期一个月,横跨全台的“逍遥货柜小虎队”货柜车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简直让大家为之疯狂。但因为“小虎队”的形象如此良好,所以也提出了“重荣誉,守秩序”的口号。说到“小虎队”,就不得不说到这次巡回演唱会。这辆神奇的货柜车每到一地,就会变形为一个大舞台,基本上都是选择一块大空地举办,并免收门票。除了“小虎队”外,更请到当时飞碟唱片的许多歌星,如王杰、姜育恒等人也前来助阵。在台北的那一场,因为正值周六的晚上,好多同学都是早上十一点就以各种名目请假回家,然后跑去演唱会现场打地铺占位置。这辆货柜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周围也总是绕着许多歌迷的车子追逐“护驾”。

“小虎队”也瞬间成为各种才艺表演时的模仿对象,男生们总是对吴奇隆在《青苹果乐园》里最后的那个后空翻着迷,而女生一看到那个后空翻就会尖叫。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翻得出来的,所以老师也常常劝导大家别乱后空翻,在才艺表演时大家也只好几乎都是用转身一圈来代替后空翻。

他们走红的那几年,歌迷的行为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当时在一些班级里,你只要无厘头地大喊一声“小虎队!”马上就会换来一堆歌迷的尖叫声,叫完了就会互相看着傻笑。当然啦!也不能以现在的团体来跟他们比较,看谁更红。只能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出现了一个新形态的表演组合,让大家眼前为之一亮,并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成为一个经典。

现在“小虎队”三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了,但近年来一直都有好事者想要撮合三个人再度同台演出,只是苏有朋似乎一直对“小虎队”有心理阴影,以至于这计划一直没有实现。唉,希望我有生之年还能够看到他们再度同台演出啊!想必这也是许多歌迷的愿望。我似乎能想象那个画面:三个老头在台上弱弱地唱歌跳舞,简称“老虎队”,而台下也有一群老头和大妈摇着荧光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