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场协议覆辙中国绝不能重蹈(2)

金融战争 作者:张荐华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米切尔 布鲁梅萨(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增强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布鲁梅萨的讲话导致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这个结果是美国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 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 斯托登伯(GerhardStoltenberg)、法国财政部长皮埃尔 贝格伯(PierreBeregovoy)、英国财政部长尼格尔 劳森(Nigel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目的在于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Accord)。“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急剧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务部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就可以了”。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 伯格斯藤(Fred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日本对外贸易大幅度减少,贸易逆差一步步扩大。因此,业内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20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

吉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和今天的情况一样,借口消除美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并且威胁强化贸易壁垒来迫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贸易加权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0%,出口就减少。按2004年的数据为基准,人民币每升值10%就会带来1000亿美元的出口萎缩。”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剧烈升值会对中国对外出口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看起来,中国正在遭受着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的待遇,而且,人民币持续升值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今天中国的情况和日本1985年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当日任人宰割的日本。一方面,人民币和日元都被低估,但相比之下,日元被低估地更为厉害。吉恩强调,按照购买力平价,日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低估了20%,而研究指出人民币不过被低估了5%到10%。当然,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吉恩认为,日本的教训给中国的官员们上了最重要的一课。有了这前车之鉴,中国会避免致命的货币升值。我们知道,一旦重新踏上日本走过的这条道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这样一个拥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市场,其后果足以严重到让中国失去稳定!“至少”,吉恩说,“中国应该避免被另一个广场协议所束缚。”比照日本,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放宽外汇管制和实行更为自主的货币政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