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牛顿遇到鼠疫

笑到最后始为赢 作者:意林杂志社主编


  

文/蔡天新

费尔马如今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1601年,他出生在法国南方,在方济各会修道院学习以后,担任图卢兹议会上访接待室的法律顾问一职。费尔马的仕途颇为顺利,甚至有资格以德(de)作为姓氏的一部分。可是,这并非他的雄心所致,而是当时蔓延欧洲的鼠疫帮了忙,幸存者被提升去填补死亡者的空缺。

这场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Black Death),大约开始于1346年。这场灾难的传播速度非常缓慢并时有反复,前后持续了三个多世纪,这与当时的医学水平、交通媒介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疏远不无关系。1652年,鼠疫再度在法国南方徘徊,一向深居简出的费尔马也染上了,他病得如此厉害,以至于一位朋友迫不及待地向他的同事宣告了他的死亡。但没过几天,这位朋友又在给一个荷兰人的信中纠正道:

前些时候我曾通知您费尔马的逝世。他仍然活着,我们不再担心他的健康,尽管不久以前我们已将他列入死亡名单之中……

信中没有任何道歉的字眼儿,显而易见,类似的差错在当时已经司空见惯。费尔马后来又活了13年,直到64岁时,染上另一种疾病去世。我们可以这样推测,由于仕途的顺利不必为生计担忧,以及对社交生活的适时回避,费尔马得以安心地从事业余数学研究,最终成为17世纪法国最有成就的数学家。

当鼠疫于1664年通过英吉利海峡上的轮渡再次抵达英伦时,危害达到了顶峰。据记载,1665年夏天的两个月间,仅伦敦死于鼠疫的人数就达到了5万,即使是乡村,有些地方活着的人都来不及埋葬死者。幸运的是,几个月后的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和跳蚤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

这场大火无疑是一个奇迹,另一个奇迹降临在1642年(伽利略去世那年)的圣诞节,在英格兰偏僻的小村庄诞生了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艾萨克·牛顿。在他出生前两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管理着丈夫留下来的农庄。两年以后,母亲改嫁到了邻村,小牛顿被交给祖母抚养。后来,他在低水平的乡村学校里接受教育,除了对机械设计略有兴趣以外,没有显露出任何特殊的才华。可是,牛顿还是勉强考取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尽管他的欧几里德几何答卷有明显的缺陷。他在大学里继续默默无闻地学习,很少受到老师们的鼓励。有一次,他几乎要改变方向,从自然科学转向法律。幸好没有,他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本来,牛顿可能和其他按部就班的研究生一样,在教授的指点下循序渐进。可是因为伦敦流行的那场可怕的鼠疫,剑桥大学放假了,并且一放就是两年。23岁的牛顿回到了自己的村庄伍尔斯托帕,那是在剑桥郡北面的林肯郡。牛顿在故乡安静地度过了1665年(费尔马去世)和1666年,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牛顿开始了数学、力学和光学上的一系列伟大发现,他获得了解决微积分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到太阳光的光谱分解,并提出了力学上的重要定律。假如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描述正确的话,牛顿是在自己农庄的果园里,看见一只苹果坠落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多年以后,牛顿故乡的一棵苹果树被移植到剑桥三一学院的门外,供游人瞻仰。

在牛顿的同母异父妹妹的后裔保存下来的一份牛顿手稿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这一切都是在1665与1666两个瘟疫年份发生的事,在那些日子里,我正处于创造的旺盛时期,我对于数学和哲学,比以后任何年代都更为用心。”

两年以后,牛顿回到剑桥,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那时硕士和博士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名称而已),并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又过了两年,他的导师巴罗主动让贤,年仅27岁的牛顿担任了著名的卢卡斯讲座教授。

换 眼

文/慢节奏

他是一个落拓的画廊经理,金融危机过后,画廊的生意少了1/3。

祸不单行,就在他为了画廊的生意奔走时,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左眼,只剩下右眼。

突然有一天,医院打电话来说,有人主动把视网膜捐赠给他。

接受手术后不久,他的左眼恢复健康。可从此以后,他常常看到可怕的景象:地狱之火、大屠杀、饥饿的儿童……

他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捐给他视网膜的人,是一个叫白莲的女孩。他惊讶不已。就在他车祸的前一周,他刚认识白莲。

他很快去了白莲家,那个衰败的家让他惊讶,然而更惊讶的是,那个小小的房子里,堆得满满的全是画:地狱之火、大屠杀、饥饿的儿童……那些曾经在他眼前闪现的景象,在这里全都得到了解答。

白莲的母亲哭着对他讲了白莲短暂的一生。

白莲6岁时就显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9岁那年,她临摹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震惊了学校。老师对白莲的父亲说,你女儿是天才,一定要想办法把她送到北京去学习。

白莲家境一般,白莲的父亲为了赚钱送白莲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每天下班后都去送煤,周末就去建筑工地做工。没想到,有一天,工地出了事故,他死在一堆坍塌的砖头下。

白莲随母亲去认领尸体的时候,看到父亲满头鲜血,大叫一声,昏倒了。从此, 白莲得了自闭症,再也没有去过学校。她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画了无数张画,可是一张都没有卖出去。

白莲18岁时,家里一贫如洗。母亲病了,却拿不出钱来治病。白莲这才突然清醒,她说,我要去赚钱。

白莲唯一拥有的,只有画。于是,她拿了10来张,随意折叠一下,放进包里,对母亲说,我去北京。

她曾在电视里看到,798是北京的艺术天堂。

白莲拿着画,走进一间间画廊,却连怎么开口跟人说话都忘记了。没有人以为她是来推销自己的画的,也没有人主动理她。白莲怯怯地退出来,不小心碰到一个男人,手里的画散了一地。男人捡起来,看了画,他的眼里放出光来。他说,是你画的吗?真不错。

她害羞地点头。男人说,寄在我这里卖?

她说好。

男人给了她2000块,苦笑说,实在是抱歉,最近画廊经营不善,资金有些困难。这些就当定金,过一段时间,画卖出去了,你再来找我,我另外付你钱。

这2000块已经让白莲喜出望外。她说好。男人又说,这样吧,一周后,你再到我这里来找我。

可是,一周后,她再过来时,却亲眼看见他被车撞,被人送到附近医院,满地的鲜血,让她想起多年以前父亲去世的那一幕。

一个月后,白莲接到男人打来的电话,他说,真不好意思,我出了车祸,眼睛看不见了,暂时没办法帮你卖画了。

那天晚上,白莲对母亲说,如果我死了,就把我的视网膜捐给这个人。她给了母亲他的号码。

两天后,白莲心脏病发猝死。

男人在白莲家看着堆积如山的画,每一幅都像是被死亡和恐惧笼罩着,可是再看,每一幅都充满了想要活着的呐喊。

他知道,白莲的确是一个用艺术燃烧生命的天才。她用她的眼睛带着他看到了她短暂而激情的一生。

3个月后,白莲的遗作展出,在北京一举成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