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太空边缘纵身跃下

笑到最后始为赢 作者:意林杂志社主编


  

文/启君

世界上最高的阶梯

1960年8月16日早晨7时,美国空军上尉约瑟夫·基廷格静静地高悬在美国图拉罗萨沙漠上方30多千米的空中,准确地说,是31.334千米的高空。

11分钟后,他将从这里飞身跃下,从而创造出人类最高的高空跳伞纪录、时间最长的自由坠落纪录。但他此行的目的,却绝非为了创造纪录,而是有着明确的军事与科学目的。

一旦飞机或航天器出现问题,飞行员和太空人能否在同温层安全跳伞?在高空低温、低气压的环境里以音速急速坠落,会发生些什么?以现有知识研制的高空服装和救生跳伞装备,能不能保证安全?作为空军试飞员的基廷格,就是肩负着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使命,走进氦气球下那个小小吊舱的。

凌晨,准备升空

在跨上这“阶梯”之前,基廷格做了充分的准备。

8月16日凌晨2时,美国著名的白沙导弹靶场附近一座废弃的机场内,数十名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在基廷格躺在卡车内静静吸氧时,他们完成了仪器设备的最后检查调试。升空前呼吸纯氧是必需的一环,纯氧能减少血液内的氮含量,以避免进入同温层后基廷格的血管变成一座气泡加工厂。

之后,基廷格开始全副武装:胸部用尼龙带固定各种传感器,作用是测量脉搏、扫描心电图、记录呼吸频率并将所有数据传回地面接收系统;然后穿上保暖内衣、高空密封服、保暖服、带手套的防寒飞行连体服,最后是有电预热功能的飞行手套。这还不算完,他还要背上一个主伞包,一个备用伞包,一个装有备用氧气、电池、记录

仪(类似飞机黑匣子的东西)、摄影机等五花八门仪器的“红匣子”。

所有这些装备加起来的重量,超过了基廷格72公斤的体重。凌晨5时,负荷着沉重的装备、臃肿不堪的他被两个工作人员搀扶着塞进了只有1米见方的狭小吊舱。这时,拉展开的气球内已充满氦气,等候在头顶。

5时29分,一声令下,装满氦气的银白色聚乙烯气球腾空而起,载着吊舱和基廷格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上蹿升,很快就消失在厚厚的云层中。

危机四伏的同温层

5千米、8千米、15千米……一切顺利。

此刻,基廷格坐在吊舱里,头顶是那个巨大的、有20层楼高、直径达61米的氦气球。

这个高度,已是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也叫同温层。

大气层从地面开始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厚度在12千米左右,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电闪雷鸣、雨雪风霜的天气变化都发生在这里。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千米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是平流层。而如今引起广泛关注的臭氧层, 也处于平流层,位于距地面20千米~30千米的高处,此刻已在基廷格脚下。

平流层空气稀薄,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但这寂静平和的表象下面却是危机四伏。这里温度已是零下43摄氏度,几乎没有空气,气压极低,无法呼吸;只要那层薄薄的增压服或补氧器稍有差池,片刻工夫人就会嘴角冒泡、双眼暴出、腹胃肿胀、血液沸腾,然后一命呜呼。

15千米,似乎一切顺利。液态氧的阀门自动开启,飞行服鼓胀起来,气压增加,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启动了。基廷格轻轻舒了口气,试着动动手臂——他立刻察觉出不妙——右手套里压力不足,一定是什么地方泄漏了氧气!

这里一片漆黑

基廷格有些犹豫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右手很快会肿胀并失去知觉,如果这时跳伞,危险也将随之终止;但假如继续飞行,可怕的同温层会把他这只手膨胀到多大,只有天晓得!更为麻烦的是,假如飞行服的其他部分发生连带效应,那可真是万劫不复了!

向外望去,太阳已经升起,但在接近20千米的高空,它的背景却是一片怪异的漆

黑,而脚下,只有无边无际的茫茫云海。这位经历过无数凶险的试飞员,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恐惧。

把这个意外情况报告给地面指挥,他会接到立即跳伞返回的指令,但那意味着再一次漫长的等待和再一次无休无止疲惫不堪的准备工作……真到了必须放弃的一刻吗?

基廷格的沉默令地面指挥不安,而他一开口则令人更加不安:“这里一片漆黑, 一片空茫。这里的恐怖,任何画家都无法描绘……任何人坐在我此刻的位置,都会明白,人类从来不曾征服太空。人也许能在太空学会存活,但永远不可能征服太空。”

守在地面的医生后来回忆说:“在那一刻,我突然醒悟,这是一个人在同生命告别,他感到自己可能死亡。”

上帝,请你保佑我

经过1小时40分钟的飞行,巨大的氦气球抵达31.3千米的预定高空,由于它的上升力与地球引力之间达到平衡,此时它静静地旋转着、飘浮着。

回家的时刻到了。

基廷格的右手已经肿胀得似气球一般,完全麻木,所幸身体其他部位无碍。他解开固定自己的安全带,接通随身氧气装置,然后艰难地起身,挪到吊舱的出口,并回身按下摄影机的按钮。

他对着深不可测的虚空说了一句:“上帝,请你保佑我!”然后,纵身一跃,向下方的地球扑去!

留在吊舱里的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下了他飞身跃出的那一刻——那个笨拙的身影, 那种决绝的勇气。

世界一片沉寂。基廷格后来回忆,那一刻,“宇宙静止了,甚至时间也凝滞了”。在最初的下坠中,因为空气稀薄,周围没有一丝风,下面的云团凝固不动,基廷格并没有急速下落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仿佛静止地飘浮在空中。不过,当他试着扭转身体,面向上空时,他惊异地看到,白色的氦气球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上蹿升——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实际的情形是,基廷格正以接近音速的速度扑向地面!在如此稀薄的空气里,他下降的速度比出膛的子弹还要快,在几秒钟内就加速到了每小时1150千米。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不用任何运载工具就打破音速障碍的人。

27千米,自由降落30秒!这时他成功打开了稳定伞。稳定伞的作用不是减低速

度,而是调整重心,使他免于陷入致命的螺旋旋转。

“21千米,自由降落60秒!”基廷格报告着自己的状态。大气已变得越来越稠密,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他的心情终于轻松了。

“12千米,自由降落2分30秒!”“3分30秒,我已进入云区!”

猛地,基廷格感到身体被狠狠一扯,主降落伞在距地面5.4千米的空中自动打开,红白相间的伞顶耀眼夺目。

“5.486千米,自由降落4分36秒!”

终于安全了。他脱口而出:“上帝,谢谢你保佑了我!”

当医生、研究人员、后援队伍和媒体记者纷纷赶到着陆点时,基廷格对大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15分钟前,我到了太空边缘,而现在看来,这里才是天堂。”

纪录,48年不倒

从跃出吊舱,到安全降落地面,基廷格用短短13分45秒的时间,创造了历史。

他勇敢地证明了,即使只有一件增压服,人类也能在严酷的太空中生存;而在危急情况下,人类可以从同温层安全无恙地重返家园。

从30多千米的高空跃下,这近乎疯狂的勇气,也让基廷格打破了一系列人类纪录:最高的自由降落纪录、最长的跳伞降落纪录和最高的敞舱气球飞行纪录。

而令人惊奇的是,漫长的48年过去了,这3项纪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

2008年5月,61岁的法国人迈克尔·弗尼耶试图挑战基廷格。他变卖全部家产, 筹措了1200万美元,用以购买氦气球、太空服、生命支持设备、导航设备和GPS卫星跟踪装置等,但终因小小失误,功败垂成。弗尼耶曾在行动前打电话给基廷格,听到的忠告是:“太空充满敌意。”

基廷格的忠告意味着,对人类头顶的那片蓝天,我们应当保持敬畏,不要轻举妄动;同时也意味着,对投身人类航空和航天事业的人来说,他们必须随时做好承担失败和牺牲的准备。

也许,正是这种敬畏和承担,成就了基廷格无人企及的一跳以及48年屹立不倒的辉煌纪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