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笑到最后始为赢 作者:意林杂志社主编


 

文/佚名

1997年,非常欣赏她的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名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成员。由于工作需要,她经常要与几十位外国委员在一起开会讨论,可是她却不会外语,委员会只好给她配一个翻译,她就成为委员会成员中唯一随身带翻译的人。

有一次开会,翻译因故晚来,只好让那些外国委员干等着。邓亚萍又急又窘,她看出有的委员露出了非常不敬和不屑的眼神!这个眼神深深地刺激了邓亚萍——一定要在英语上有所突破!她向领导提出了学习英语的要求。

1997年底,24岁的邓亚萍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老师让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而邓亚萍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全!让一个从8岁起就开始练球、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英语水平几乎为零的人重新拾起课本,去攻读英语专业,困难可想而知。但邓亚萍毕竟是邓亚萍,她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死磕”精神。她说:“我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每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而后,当英语对于邓亚萍来说不再是问题,她却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又开始攻读硕士;硕士读完又到剑桥读了博士——不仅学了英语,还学了经济学!于是,在剑桥大学800多年历史上就诞生了一个唯一具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经济学博士!

一个别人不易觉察的轻蔑眼神,“刺激”出了一个世界名牌大学的博士,这“刺激”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有一句俗语足以解释它:“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不论面对羞辱与歧视的“刺激”,还是善良与好意的误会的“刺激”,一个真正自尊自强的人应该积极地对待它,将它作为人生新的转折点,从此而奋起,而拼搏!这样就可以把“刺激”化为激励,让“刺激”引爆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