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化为谁带来财富(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作者:陈思进


用杠杆将“财富”魔术般地变了出来,以虚拟的超额利润,收取超高额的管理费,制造了一个个完美的庞氏骗局:不断用后来者的钱,去填补前面的窟窿。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一书,其主题就是要使财富“金融化”,也就是将石油、煤炭和人力资源等财富,转变为货币或金融产品的形式,在市场流通、交易。按陈教授陈述的逻辑,一个社会的富裕与不富裕,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将这些财富货币化或资本化,即“金融化”,财富“金融化”的程度越高,社会就越富裕,否则即使有财富也只能是“穷人”。例如现实世界里的美国,“金融化”的程度最高,因而最富裕,现实世界里的中国,“金融化”的程度不够高,因而就不太富裕。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社会财富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化”充其量只能促进社会财富生产或创造的顺畅进行,其活动本身并不生产或创造社会财富。因此,“金融化”被夸大到可以替代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并生成社会财富的所有环节一说,是非常可笑的。人们就是金融“化”得再狠些,也无法“化”出衣服、粮食、房子和汽车。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化的无限扩张必然会带来资产泡沫,导致社会冲突,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从以往的南美、日本、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到这次远未平息的金融海啸,以及冰岛、迪拜和即将来临的希腊的金融危机,都一次次清楚地向世人证明了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后果,充分说明了“金融化”对全球的危害。

金融说到底只是服务业,创造出来的最多只是“虚拟财富”。虽然现实中的美国依靠“金融化”无边界地进行扩张,造就了巴菲特、索罗斯等金融巨鳄,使整个美国“富裕”得史无前例,说到底是华尔街站在金融金字塔的最上端,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造就的,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复制。更何况,美国真的富裕吗?单单国债就高达13.1 万亿美元,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欠债4 万多美元。要不是靠金字塔底部的中国等国家支撑着,美国早就破产了,这样的“金融化”能效仿吗?

目前美国政府、公司和私人累计欠债总额已高达天文数字。如果按照美国现有人口3.05 亿来计算,人均欠债为70 万美元,每一个家庭(按一户3.1 人)欠债217 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话,每个家庭全成了千万“负翁”。这是国际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 )的统计数字,而经合组织是唯一一个国际组织,可以跟踪其所有成员国的累积债务。这就是“金融化”的结果。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公开承认,目前的赤字消费将“无以为继,我们必须为借贷付出利息,那就意味着我们在用我们的子孙的未来做抵押,让他们还更多的债”。

在《金融的逻辑》中,陈教授给中国的“逻辑性”建议是:鉴于中国“金融化”得很不够,因而要加大“金融化”的力度,不仅要扩大依托于大自然和人类本身财富的“金融化”,更要将层次上升到华尔街开创的“金融创新”的市场中,制造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富裕中国;中国不必害怕,更不要在乎金融危机,中国最终能成为美国的比肩者或超越者!例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只占中国GDP 的13% 左右,而美国已超过了100%,中国显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扩大这类贷款,基于这类贷款“创新”金融产品。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陈教授这种“金融化”的论调,与华尔街缔造的经济模式——只靠呼吸便可“创造社会财富”,与这一纸壳般华丽的金融体系,简直是一脉相承、一丘之貉。华尔街不惜一切代价所推动的是一种金融体系,但更是一种垄断的权力体系。当人们对金钱作为中介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时,那些握有权柄的人就越来越乐于创造金钱,并滥用这种权力来决定谁能得到金钱。依靠这一体系创造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财富,而是海市蜃楼,美国和迪拜的房市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