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西域到新疆(1)

明月天山 作者:于阗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研究员 厉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在《关山月》中勾勒出一派雄浑阔大的景象。今月曾经照古人,横亘西北的苍茫天山,在明月的照映下书写着永恒。

《明月天山》是一部学术性、史实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著述,全书围绕汉代以来历朝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开发,以及西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相互交往这一鲜明主题,展现了两千多年来西域新疆作为历史上中国西北边疆的史实画卷。全书结构新颖,叙事通俗,图文并茂,极具可读性。

新疆,古时称为西域,向东通向华夏文明的诞生地黄河流域,向南将进入印度河、恒河流域,向西连通着古波斯、古罗马等地区,是蜿蜒万里的丝绸之路的枢纽,贯通亚欧大陆的要塞。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管子》等对新疆有详细的记述。无论是驮着丝绸的商队,还是负经求法的僧侣,新疆都是通向财富与信仰的必经之路。既是通衢,又有草长水美的沃土,新疆的繁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片土地最需要的只是安定……

西汉初年,西域小国林立,史称”三十六国“,人口多的有数十万,少的只有一二百人。它们散居南北疆,未能形成统一力量。此时在东北方的蒙古高原地区,匈奴这个强盛的游牧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匈奴不仅常常骚扰汉朝的边境,而且多次西征,击败西域的楼兰、乌孙、乌揭等国,在当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公元前174年,匈奴打败西域强国大月氏,并野蛮对待大月氏人民,迫使大月氏各部落不得不西迁。

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目的,但是探索出了一条连通西域的道路,中原地区同西域的各项交流开始发展、兴盛起来。从此之后,络绎不绝的商旅驼队,驮载着中国的丝绸货物,穿越高山大漠,运往古波斯、古罗马等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随着交往的深入,两种文明的精神与文化品格相互吸引,渐渐走向融合。匈奴弓马踏平的只有土地,中华文化的雍和包容,则得到新疆人民的广泛认可,并从中原习得了养蚕、凿井、灌溉、建筑等技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纳入中国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末年,随着社会动荡不安,匈奴又趁机入侵西域,西域各国饱受蹂躏。东汉成立后,中央政府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并派遣班超率领三十六人出访西域各国,受到了空前的欢迎。除了班超个人能力和道德感召力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国早就希望汉朝能回来,把匈奴赶走。当班超想要离开西域时,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当地人民”互抱超马脚,不得行“。深受感动的班超留了下来,和西域人民一道,不仅成功地抗击了匈奴的入侵,而且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政权交替频繁,无法对西域形成有效的管理,西域局势也动荡不安,小国之间战乱频繁,外敌入侵时有发生,对西域社会破坏很大。

进入唐代,民族进一步融合,疆域进一步开拓,思想文化进一步整合,使唐朝凝聚了极大的力量,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并以博大的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使之融汇到中国文化的整体当中。

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前期的一百多年中,中央政府在天山南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域,并设立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大军镇,直接有效地管理着西域诸国。在行政治理方面,唐朝在吐鲁番、哈密一带,设置州县乡里,实行中原地区的行政制度;在原西突厥所统治的地区,设立羁糜府州,任命地方民族首领管理西域社会事务,可以说,这是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雏形。

新疆地区诸国主动归附的事例屡见史册,一些国王不仅派大臣携带重礼祈求归附,还主动将王子作为人质派到中原,以表诚意。除了军事上的协作,中央与新疆诸国也常常结为秦晋之好。这种认同,逐渐脱离简单的实力依附,转而深及文化。

很快地,唐朝成为了天山以北、葱岭以西的广大区域内各个王国的宗主国,影响力达到了中亚的里海,中西往来更加畅通无阻,经济文化交流也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纷纷流入唐朝;中亚、西亚的穿着、饮食等生活方式,音乐、舞蹈等文化娱乐活动也都涌入中原;在佛教进一步盛行的同时,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新兴的伊斯兰教都在此时正式传入中国内地;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如凉州,纷纷呈现出国际都市的风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借助唐朝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原文明也传入西方,深浅不等地影响了西方各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