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街头的乞丐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


  194

我当然必须要上当,你才相信这是真的,我当时不想要手镯,小孩突然变得好像很懂行的样子,给我保证这玉石确是真的。这使我一下子警惕起来,但贪心很快又占了上风。毫无知觉地,就见他扯了一根头发,往手镯上一缠,“你看,真正的玉很好验,上边缠一根头发,火都烧不断。”

  195

我回到我暂住地石牌村,就上楼去见有一个月没见的老板,然后,他的母亲,一位从河南来的老大妈用手掂了掂我的手镯,“假的,真正的玉是温的,你这感觉太糙了!”我随即说了头发的事,老太太一笑:“你学过物理吗?你在啤酒瓶上缠一根头发试试看?烧断了我就倒回去把我的专业再念一遍。”

  196

说几个老人的故事,就集中说火车站附近的吧?有一个缺了一条腿的,每日里殷勤地在火车站来回地讨钱。我跟了他半日,发现很多人似乎都对他很熟悉,因为火车站人太多,好些人一连要滞留多日,又不敢走远了去,所以这位老人可能常常要碰到的是好几天连着要碰到的人,这样,他的成功率就很低。

我一直挂念着这位老人,过了几日,又去,正好遇上一圈人围着看一个死人,赶紧去一看,正是这位老人―――我认得他那条腿―――我不敢多看,因为他的死法太奇怪了,是倒栽葱死在一个水池里的。

  197

我不知他为什么要这么结束自己的性命,就问旁边的人,几个人就七嘴八舌地说,因为他太渴了,想喝水。可是,附近只有这地儿有点不花钱的水,水池太小,霸着的人又太多,一圈一圈的,根本轮不到一个一条腿的人挤得进去,结果,他只好绕到桥上,最后就从那里一头栽倒在了水池……

这事给我的结论是:一个城市如果不在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修几个免费的水龙头,那就是一个最缺德、最最无人道的城市。

  198

还有一个老乞丐,就在火车站广场附近的一座天桥上,只不停地作揖,不停地咕哝着什么,一天下来也没什么收获,我观察了他一整天,发现他夜里就住在高架桥下,早4点开始往桥上爬,鉴于已死了一个老人,我就很注意他是否有水。我也没钱,只有到很远的地方去捡来些还剩下的半瓶水什么的东西。

有一天,我要走了,去向他告别,我惊奇地发现他对我连着给他捡了几天水没有一点印象――他几乎不抬头,抬头也没有视线――我试探性地往他旁边一坐,竟然听清了我一直就没听清的一句话:爷爷!爷爷!行行好,爷爷!救命!

  199

说说出广州火车站的事,我走的时候是又一个高峰期,报纸上说广场上共有25万人,走的时候都是被追赶猪牛一样地吆喝着的,人太多了,听不清、挤不开,只有竹竿打下的瞬间能闪开一条小缝,一些人就被推搡着从另一些人的身上踩过去了。手持竹竿的也都是走不了的人,5元钱一天临时雇的,大概是看着又有一批运气好的人可以走了,心情百感交集,于是竹竿落下时比打在猪牛身上重多了。

  200

这以后,又先后去过几次广州,只不过再没有走过铁路,估计情况要好得多了。因为是去出差,和底层百姓接触的机会少了,和机关公务人员接触的机会倒多了。这又让我生出另一番感触,即那儿的公务员是全国官僚习气最少的,他们都很务实,八小时之内是科长、科员,八小时之外你可能在北京路或高第街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给自家的小店看摊哪。

  201

当然他们的务实还体现在与各方人等打交道上,作为记者我曾到全国许多地方开会采访,唯有在广州第一次遭遇会议结束无人管饭的尴尬,我和国家局的几位司长处长只好自己满大街找饭辙。

  202

还有一个地方应该记一下,那就是成立于2004年的广州购书中心,他们在全国“退货、拖款没商量”的情况下,率先做到3个月回款,平均退货率控制在5%左右。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跟读者的消费旺盛有关的,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又对这个先富起来的城市慢慢生出新的期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