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名吃“大福来锅巴菜”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


  868

天津名吃“大福来锅巴菜”,创始人姓张,是宋代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的第十三代。

传说那年乾隆帝下江南回京途经天津,过张掌柜的煎饼铺,先尝了煎饼卷大葱,后叫上汤。女主人急切中就把煎饼撕碎,放上盐、香油、香菜,用沸水一冲送上。乾隆边喝边吃,感觉煎饼一泡味道更佳,就问女主人名字,回说郭八。乾隆一听,笑说:“锅巴可不能叫汤,应再加上一个‘菜’字才好。”又过了几天,张掌柜刚开门纳客,一位御前护卫就闯了进来,大声嚷道:“你的大福来了!”说着,放下皇上赏的二百两银子。“大福来锅巴菜”就此成名。

天津的锅巴菜既是食、又是汤、还是菜,成为天津独有的特色佳肴。

  869

天津的另一道名品是桂发祥麻花,也即十八街麻花,其特点是香甜酥脆,久放不绵,其制作特点是选材精细,勤换油,油温准确,严格控制油炸时间,才能做出上佳的麻花。

  870

“贴饽饽熬鱼”也是天津的一道家常菜,一大碟炖好的红褐色小鲫鱼,一盘上面金黄色、下面带糊嘎的扁鸭蛋型的“贴饽饽”,配在一起就行了,这原是旧时渔家的一种吃法。渔家吃住船上,一网鱼宰后入锅,加上些盐,鱼的四周再贴上几只用玉米面做的大饽饽,一把柴火,就都熟了。

  871

还有一种东西叫“正一品红焖猪头”,据林希介绍,这个老天津的名菜之所以金贵,是因为它的烹调过程极其复杂,要用七种调料(糖、酱油、豆豉、大茴香、小茴香、黑胡椒、白胡椒)、七种辅料(葱、姜、蒜、桂皮、香叶、菊花、荷叶)、七种药材(枸杞、丹参、豆蔻、砂仁、乌鸡、白芍、灵芝),要经七道程序(烧、煮、蒸、腌、薰、炖、焖),过七道火,耗时七天,总之,你不是说猪头肉上不得台面吗?就给你来个复杂的、折腾的,好歹是让你吃惊的。这样,你就知道什么叫会来事儿了。

  872

天津人办事要讲个板眼。什么意思?借的是戏曲中的名词,古话说:“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奏,故谓之板眼。”慢慢地,这东西就“文化”和“习俗”化成了天津人的行为规范―――固有的,或公认的,那可不能随便乱改了,而你要失了这东西,就没了原则,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了。认真也就是这么养成的。

  873

天津人的“义气”是让人哭笑不得的那种东西。改编一则老天津林希的另一个故事:

“谁谁谁摘了咱的眼罩了。”(意为受了什么人的气了)

“好说,老大。说个地点,时间,把那人找来,不把这口气挣回来,算咱哥们儿不‘够板’。”

接下来,答应帮忙的果真就去了,把对方打了一顿,也打胜了,可是打过之后,你要问他打的是谁,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呢?那可是清楚的,别人不是求上门了吗?求上门来,当然就该着出手去讨个回公道回来。

  874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津人没工作的人很多。无事可干,就到处“瞎惹惹”―――有事坏你事,没事生出事―――无事生非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最初还以为天津真是个教化人的好地方,别人不工作,还修一个专门的地方来“劝业”,后来方知“劝业”是另外的意思,是劝勉国人立足实业,报效国家的一种“抗日宣传”。但,我以为我这望文生义并非就全错了,因为这地方不做正事的人实在太多了。当然,这跟工作机会也有关系。

  875

总之,这个城市凭嘴巴吃饭的人太多,所以是非特别多。为什么要有个是非呢?答曰:没有是非,“正反”两方面都过不踏实,没有是非,就不是一个城市。

  876

在劝业场还有一种叫“跑合”的职业,你卖一只鸡,能卖5元,他拿过去,卖10元,给你6元,钱就这样被嘴皮子挣到了。

在天津纯粹靠嘴皮子混饭的方式很多,几人联手设局是最常见的,几乎从不知哪辈子就开始了,至今还在每天骗着各色人等。

  877

比如说卖鸟吧!一个人问卖鸟的,嘛价儿?答说:八百。又问:你这可骗不了我,六百!当然不卖,可问鸟的偏就看上了这只鸟,一定要买,边说着就开始找这鸟儿的毛病,一说一大堆,主人就有点不高兴了,反驳着买主。买卖嘛,有人掏钱了就开始热闹起来,很快就围成了一圈人,可卖鸟的还不买,人群中就有人问了:到底要多少才卖?卖鸟人不答,买鸟的就更起劲地挑着毛病,卖鸟人于是就真的火气上来了,想跟买鸟的打架,众人就劝他息息气儿,卖鸟儿的再加一把劲,借着火气到达顶点的当口,顺驴下坡地提起鸟笼子向着围观者大声宣布:三百,谁买了,三百,马上提走。于是,一位似乎是想给主人顺气儿的人立刻就掏了三百出来。

开场戏就这样表演成功了。每只大概值3元的鸟儿一下子就卖出去了好几只。

  878

天津人的眼力跟北京人的有一比,可北京那是由于等级文化形成的,天津却是长期的码头生活熏陶出来的。比如,旧时到饭馆里来闹事的人多,一会儿要吃个人参果或是红闷熊猫头,就是成了心找岔;或者,因为这地儿是青洪两帮把持太久,互相不待见的,饭馆、戏院、澡堂子,难免不碰个头的,一碰头,一出手,保管就没个好收场。因此上,这些地方都要专门请一个眼力好的把着门子,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怎么进行的呢?看来客身份喊话,提醒跑堂该把客人往哪里安排,这些人的身份标识,利害关系,那可是烂熟于心的,据说,一个好的门子跟旧上海专门雇来陪客的人也差不离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