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 征(2)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作者:(荷)斯希珀


很多谚语采用排比结构,即带有变化的重复,也就是说,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排比形式可以有力地加强相似和相对的意义,正如一则源于厄立特里亚的提格里尼亚语谚语重复使用动词“生”:“生女儿就是生麻烦。”此外,还有两个例子:“女人的智慧,猴子的智慧。”(日语)“船随舵手,女随男。”(越南语)尽管一些哲学家认为,任何语言都可以被翻译,都可以被非母语者理解,但是其他的修辞手段,如谐音、头韵、押韵、节奏、重复、词语游戏等等,经翻译之后也许能得到保留,也许不能(Wiredu 1995:56-57)。谚语的押韵通常消失了,这样的损失令人遗憾。尽管如此,很多经过翻译的谚语仍然生动活泼、富有说服力。事实依然是事实:没有翻译工作,不懂外语的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其他文化的谚语。[11]

谚语的最后一个特征是,谚语频繁使用一些反复出现的模式化形象。关于女人的谚语大量地使用身体特征、年龄、性别、身材之类的模式化形象。谚语呈示诸如此类的“典型”特性,旨在让人们不假思索、不由自主地表示同意。全球广告业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陈词滥调和修辞语。在这模式化的谚语中,使用者的性别身份似乎显而易见。难道哪个女人会说“女人和牛排,打得越重,变得越好”(德语)或“女人像山羊一样,哪里长蓟往哪儿拴”(卢旺达语)?又或“永远别相信女人,哪怕她为你生了七个儿子”(日语)。

一个人是不是极不可能去贬损自己所属的群体呢?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问题是我们在谈论谁的群体。这一切都关系到归属立场,都是利益问题。以下这则刚果林加拉语谚语就很能说明问题:“和女人一起吃饭等于和巫婆同桌。”刚果的女人,尤其是看见儿子婚期临近的母亲,常常不厌其烦地引用这句流行的谚语,警告儿子留意他未来妻子的思想动机。从母亲的立场出发,她“自然”要站在儿子一边与未来的儿媳作对。血缘亲情是她的主要利益所在,而且母子之情更是首当其冲。从母子情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儿媳妇只是个不可靠的外来者。对这位母亲和很多其他人一样,策略和利益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她确实无意于瓦解自己的群体。实际上她并不认为应该首先效忠于“女人”。女人的利益和忠诚是非常复杂的,关于女人的谚语不能被简化成单纯的性别对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