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12)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作者:(荷)斯希珀


“生为女人就意味着荒废生命”,在一个有关发展问题的电视报道中,一位不知名的不丹农村妇女无可奈何地说。显然性别观念已经被她消化吸收,使她相信,对于两性等级差异,没有出路可寻――这也正是谚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她放弃了要在有生之年改变这种状况的想法。然而,在当今世界里各地无以数计的女人们享受到的自由比祖母辈的人多,甚至比她们母亲所梦想的自由还要多。与前几代人相比,今天的成功女性受到了更多的教育,从事着更加体面的工作。她们为自己的姐妹、朋友和女儿们树立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孟加拉最近出现了一个流行的口号,提倡女人接受教育:“给我一位受过教育的母亲,我会给你一个繁荣的国家。”(经印度Manzoor Elahee口述)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社会和文化把女性角色的改变视为一种对“传统”或“宗教”的背叛。[88]在这样的社会里,本土社会与外界社会之间的分界受到严密的保护。例如,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社会明确反对全球化,特别是西化,努力保持本土风俗习惯和艺术创作以及关于爱情、生活和死亡的观念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关于女性权利的观念和思想。显然,这种对于全球化的抗拒似乎全都围绕着女性的身份问题,一位摩洛哥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El-Khayat这样说道:“15个世纪以来女性角色和女性地位的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女性身份一直是穆斯林社会的中心问题。”(1997,曾在Rawoo Report on Globalization 2000中引用)然而,另外一些伊斯兰观念却体现出了一种观念的混杂。《先驱论坛》(Herald Tribune 10 Dec. 1997)上曾引用Mullah Mohammed Khatami的话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反思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时代,了解这两者是必须的。只有利用西方文明所创造出的积极成就――科学、技术和社会方面的成就,伊斯兰国家才能成功地继续前进,这是我们走向未来所必经的阶段。”

对于根深蒂固的规范制度(及利益制度)的破坏至今仍然受到禁止。这也可以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反对改变传统,有时甚至动用了暴力。全球化不仅引发一些新的讨论,而且也加深了各个地区对两性差异的认识。

对两性传统进行跨文化分析,可使人们对传统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也许至今仍然认为这些传统是“正常的”,也许认为我们已经将这些传统远远抛在后头。这些传统正在逐渐消失,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传统已经消失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保持了下来,不管我们是赞成还是反对不置可否,因为我们已经被各种各样异口同声的性别“传统”洗了脑,虽然这些传统有时似乎很陌生,有时又似乎很熟悉。

今天,从某些角度看来,本书中所讨论的许多谚语都可能令人不安,而且它们所传达的信息也“不合时宜”。但是,对这些来自过去、来自各种不同文化的谚语,若要不经慎重考虑就加以拒绝、抑制甚至审查,那这种目光短浅的反应就太令人遗憾了。[89]我们要认识到谚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性别歧视思想,这一点绝对很重要,因为它们已经成为――现在仍在成为――各个社会日常会话的一部分,一直在塑造着人们的性别传统及其身份特征。有关女性的负面看法很容易在男性政策制定者心中引起共鸣,甚至可能会阻碍司法的进步。[90]为了要改变这种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我们首先必须要回到那些最基本的思想和观念上,下面例子当中那些南部非洲的妇女们就可以恰当地说明这一问题。

语言和文化都不是静止的,不管谚语想让我们相信什么。有关男女特征的观念因人们的地位、经验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认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不断地引用有关女人的谚语肯定可以起到一种强化意识的作用――例如,南部非洲的一些女性群体在研习了笔者早期出版的从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收集来的谚语集(‘Source of All Evil’. African Proverbs and Sayings About Women,1991年在内罗毕出版,1992年在约翰内斯堡出版。)之后,给出版社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其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女人写道:开会的时候,她们就讨论谚语,关于女人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女人的生活本质和力量的谚语。她们发现:谚语让人着迷,一方面谚语可以反映出她们自己内心深处关于“做女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反映出男人的优越性。经过热烈讨论,她们开始把谚语中的这些信息颠倒过来,把每一条谚语中的“男人”都换成了“女人”、“女人”换成了“男人”。这种看似滑稽的作法可以引人哈哈大笑,但同时也可以使人大开眼界,认识到她们自己的处境。她们的这种方法很实用,不是为了逃避或抵制遗传下来的口头传统,而是要对这些传统加以重新利用。她们不仅成功地揭露出其中所隐含的意义,而且也成功地颠覆了这些含义。于是,对她们来说,研究谚语就是回顾“传统”,就是展望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的两性关系。这种反思文化传统的方法既使人耳目一新而又有的放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