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呢?

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 作者:洪昭光


人体的一个生物钟一个节律。人体的生理心理变化跟外界的环境、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有关系。每当旭日初升的时候,交感神经一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也上升,心肌耗氧量就增多。因为我们白天要干活、要工作,所以只要太阳起来,心肌耗氧就多了;太阳下山,慢慢就减少了。另外,像周末和星期一这几天心肌耗氧也多,因为生活不规律了,暴饮暴食、活动多、熬夜,星期一又要上班了。

另外,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一天当中,血压一般在上午10点、11点左右到了高峰;到12点吃饭、休息,一会儿血压就下来;到晚上6~8点回家事多,又是一个小高峰;到夜里10点、12点以后、2点处在最低。人的整体功能最佳状态都是下午,在三四点、四五点时最活跃,所以国外很多重要会议都在下午开。

此外,我们一夜没有喝水了,但是夜间呼吸、出汗和泌尿也在丢失水分,一夜8小时大约失水600~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里越来越高,在天亮的时候达到了最高的程度。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近来北京安贞医院在一组连续2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的研究中发现:冬季(11月~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6点,发病率最低;7~8点是5~6点的2倍;8~9点是5~6点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人体的生物节律在每天、每周、每年的一定时段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与健康有很大关系,这是一种天人相应现象。

有了症状不硬扛

许多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少人早上起来,有时觉得很难受,却没把它当回事。这样的例子在临床很多。不少病人在疾病暴发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比如有一个病人,早上起来感觉有点难受,他以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就开车上路了。开了将近半个多小时,感觉更难受了,胸闷,浑身出冷汗,没劲。他把车停在旁边,躺在后座休息将近一刻钟,觉得身体还是不舒服,憋得慌,就勉强把车开回家。到家以后发现还是不行,胸口疼,疼得不行,这才想起上医院。结果开车到医院,就心脏骤停了,立刻进行抢救。事后他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严重。现在他一谈到这个病,还感到有些后怕。他说以前就是感觉胸闷,胸疼,平时也没怎么注意,觉得只是一点小毛病,而自己身体素质挺好,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其实像他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人只是偶然觉得活动后或饱餐后胸部沉闷不适,出气有点费劲,但几分钟就过去了。有人觉得身体壮,难受、胸闷不算回事,有点小毛病一扛就过去了,却不知不觉酿成了大祸。

而且早上似乎给人一种错觉,觉得浑身有一点不对劲,可能是因为睡得不好,或者是起床太猛,往往就忽略这种不适的感觉。

清晨的不适感一定要重视。晚上睡了一宿,清晨毛细血管处于比较闭塞的装体,一活动就会有很多不适应,感到腰疼、腿疼,这时慢慢活动开了就好了。中年人尤其是男性要注意早上这段时间有没有胸闷胸痛、感觉难受,是不是一休息就见好。如果有这种情况,不论休息后是否好转,最好都要上医院检查一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