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2)

儒家哲学 作者:梁启超


现在把几个重要问题分别来讲。

一 性善恶的问题

“性”字在孔子以前,乃至孔子本身,都讲得很少。孔子以前的,在《书经》上除伪古文讲得很多可以不管外,真的只有两处。《西伯戡黎》有“不虞天性,不迪率典”。《召诰》有“节性惟日其迈”。“不虞天性”的“虞”字,郑康成释为“审度”。说纣王不审度天性,即不节制天性之谓。我们看“节性惟日其迈”,意思就很清楚。依郑氏的说法,虞字当作节字解,那末《书经》上所说的性,都不是一个好东西,应当节制它才不会生出乱子来。

《诗经?卷阿篇》“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语凡三见。朱《诗集传》根据郑《笺》说:“弥,终也;性,犹命也。”然则性即生命,可以勉强作为性善解。其实“性”字,造字的本意原来如此,性即“生”加“忄”,表示生命的心理。照这样讲,《诗经》所说性字,绝对不含好坏的意思。《书经》所说“性”字,亦属中性,比较偏恶一点。

孔子以前对于性字的观念如此,至于孔子本身亦讲得很少。子贡尝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算是可靠了,里面有很简的两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下面紧跟着是:“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分开来讲,各皆成理,可以说得通。补上去讲,就是说中人之性,可以往上往下,上智下愚生出来便固定的,亦可以说得通。贾谊《陈政事疏》引孔子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好像性相近习相远的注脚。贾谊用汉人语,翻译出来的,意味稍为不同一点。

假使《周易》的《系辞》、《文言》是孔子作,里面讲性的地方到很多。《乾彖传》说:“乾道变化,各尽性命。”《乾卦?文言传》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系辞上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说卦传》说:“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诸如此类很多,但是《系辞》里边互相冲突的地方亦不少。第三句与第四句冲突,第四句与第五句亦不一样,我们只能用作参考。假使拿他们当根据,反把性相近习相远的本义弄不清楚了。

子贡说:“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可见得孔子乃至孔子以前,谈性的很少。以后为什么特别重要了呢?因为性的问题,偏于教育方面。为什么要教育?为的是人性可以受教育;如何实施教育?以人性善恶作标准。无论教人或教自己,非先把人性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没有法子进行。一个人意志自由的有无,以及为善为恶的责任,是否自己担负,都与性有关系。性的问题解决,旁的就好办了。孔子教人以身作则,门弟子把他当作模范人格,一言一动都依他的榜样。但是孔子死后,没有人及得他的伟大教育的规范,不能不在性字方面下手。性的问题因此发生。我看发生的时候,一定去孔子之死不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