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略海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底气(3)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


郑成功从小耳濡目染,深谙以海兴利和以海强军之道。他高举反清复明旗帜16年,尽管只占据金门、厦门等岛屿,却完全掌握了制海权,确保海上进退自如。而且不论战事如何紧张,从不耽误海上贸易,集中了一大批熟悉商务的人员与海外诸国做生意,并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广泛积累资金,并开拓货源和兵源,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筹备和积蓄后备军力。荷兰人在海上拦路劫掠,常常拦截郑氏及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舰船打击荷兰舰队,使出文攻武卫两种手段,迫使荷兰人停止对郑氏及华人商船的进犯。许多华商干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作为海外经商的护身符。这些人知恩图报,也都慷慨解囊支持郑家军。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后,一方面命令自己的军队进行屯垦,确保兵饷来源;同时继续扩展海外贸易,增加台湾财富积累。因此,满清政府根本无法从财源、兵源卡住其脖子,台湾、澎湖也因此久攻不可得手。

此外,郑成功推行保护海外华人的政策,也开拓了积蓄海外力量的一个重要源泉。1647年1月,郑成功起兵抗清,转战中国东南沿海,曾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不愿归顺清政府的民众,渡海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定居。西班牙殖民者在占领菲律宾以后,两次大规模屠杀先期到达那里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多达5万余众,激起郑成功的无比义愤。1657年,他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一个名叫甲必丹的华侨,命其停止与盘踞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并提出率兵进攻菲律宾,惩罚欺负华侨的西班牙人。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立即派遣使者至菲律宾递交给西班牙总督一封书信,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人的罪行,责令其改邪归正,并俯首向其纳贡。西班牙人不是省油的灯,继续我行我素,屠杀马尼拉华商。郑成功闻讯大怒,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人,一面筹划带领舰队远征菲律宾,且派了人去菲律宾暗中与华人联络,做好里应外合的准备。可惜,他被儿子郑经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拖了后腿,随之患上疟疾,不久病逝,留下遗憾。但流落海外的华人因此都成了这位民族英雄坚定的追随者,高度关心国家、民族安危,遗风余韵,至今绵延不绝。

郑成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国人参加自己的军队,发展壮大他在海上的战斗力量。被欧洲殖民者贩卖到东南亚地区的黑人,不少都加入了他的舰队。还有一些被胁迫加入西班牙、葡萄牙及荷兰军队的非洲黑奴,跟随这些殖民者来到中国,其中也有不少辗转投奔到郑成功旗下。这些黑人士卒憨厚淳朴,虽军饷菲薄,却忠实可靠,且作战勇敢,还擅长制造火器,不少都是优秀的铳手。他们感念郑成功治军不分肤色一视同仁,全凭战功决定升赏,都铁心跟定了郑家军,其中有支由黑人组成的洋枪队,成了郑成功的贴身卫队。收复台湾那一战,还有黑人士兵主动劝降了一些侵台荷军,为中国收复台湾做出了贡献。

郑成功的海洋襟怀与海洋谋略,让他在荷军、清军的夹击中始终底气十足,不论反清复明还是收复台湾皆如鱼得水,充满"海上不败"的无限活力。清政府举整个大陆之财力、物力和军力,也奈何不了他。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其子郑经虽被称为"逆子",做过一些扯父亲后腿的破事,御兵、御将亦无方。但他仍能依靠乃父奠定的海上实力,同清军周旋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迫使康熙皇帝大动作"迁界"进行反制,也就是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沿海地带制造无人区。有史家感叹:"郑成功如坚守海滨,五省商民,不致有此流离破家之祸。"笔者再添上一点儿感叹:倘若清政府能认真总结和汲取郑成功经略海洋的成功经验,并借其势头走出一条海上发展之路,中国也许就不是此后的中国了。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前人将其写成啥样就是啥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