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歌与舞(8)

老风口 作者:张者


秦安疆问我,胡连长怎么不见了?买买提翻译笑笑说,没事,阿伊古丽是想和胡连长好好单独谈谈。葛大皮鞋说,我们胡连长的维语并不好,他们怎么谈呀?翻译说,没事,不用语言可以用眼睛,可以用手势交谈。翻译这样说,我哈哈大笑起来。

下部分

当年团长在地窝子里结婚成了整个荒原的大喜事。维吾尔人借着团长的婚礼庆祝土改完成,我爹他们借着团长的婚礼庆祝胜利渠挖通。这样,一个人的结婚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婚礼了,无论是维吾尔人还是汉人都需要通过这个婚礼来庆祝一下,来放松一下。马指导员说秦安疆为团长的婚礼还写了诗,这首当年发表在黑板报上的诗,后来在秦安疆的诗集中也找到了,诗是这样写的:

地窝子,戈壁房

冬天暖,夏天凉

避风沙,挡太阳

地窝子,当新房

新媳妇,地下藏

搂进怀,看月亮

--贺团长新婚

“搂进怀,看月亮”这就比较形象,因为地窝子都有天窗,搂着新娘躺在床上的确能看到月亮。难怪马指导员多年以后记不住诗的全部了,却还记得“搂进怀,看月亮”的诗句。

据马指导员说,维吾尔刀郎人为了庆祝团长的婚礼,还特地举办“麦西来甫”,还唱了“木卡姆”。这在当地是一种极为隆重的仪式。一般情况下,举办“麦西来甫”很平常,维吾尔人随时都会举办的,但唱“木卡姆”就不是经常的事了。“木卡姆”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音乐套曲,要唱完需要很长时间;而“麦西来甫”只是“木卡姆”的一部分,多由一些短小、欢快的歌舞曲组成。

“木卡姆”在古阿拉伯语中是“声音”的意思,在着名的新疆“木卡姆”中,人们把“穹乃合曼”(大曲子)当成“木卡姆”的第一部分;“达斯坦”(叙事诗)是“木卡姆”的第二部分;“麦西来甫”是“木卡姆”的第三部分。

维吾尔刀郎人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开朗、坦诚、幽默,能歌善舞。一般情况下“麦西来甫”可以随时举办,这种聚会可以独立进行。“麦西来甫”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聚会”的意思,在维吾尔语中专指“快乐聚会”或者“舞会”。从马指导员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刀郎人为他们举行的“麦西来甫”和新疆其他地方的“麦西来甫”有所不同,它应该叫“刀郎麦西来甫”,他们的木卡姆也应该叫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当地人称为“巴雅宛”,意为“戈壁荒漠、荒野、原野”,“刀郎木卡姆”是书面语,他们从不说“唱木卡姆”而说“喊巴雅宛”。“刀郎木卡姆”是室外的、荒野中的音乐。

后来我们称“刀郎麦西来甫”为“刀郎舞会”,或者叫“跳刀郎舞”。“刀郎麦西来甫”比其他维吾尔的“麦西来甫”更加热情奔放。在刀郎人的舞会上,维吾尔刀郎姑娘会主动邀请客人跳舞,这和新疆其他地区不太一样。在新疆其他地区,按照伊斯兰教的习惯,女人出门都要蒙面纱,避嫌,不和陌生男子说话,邀请一起跳舞更少见。但是,刀郎地区的维吾尔人不一样,由于刀郎人生活在偏僻之处,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很少,受到的宗教影响相对少些,再加上环境和生活的需要,刀郎女子不得不和男子一起劳动,也就有了和男子一起参加娱乐活动的机会。刀郎女子性格开放,开朗、热情,不蒙面纱,在举行“刀郎麦西来甫”时,男女一起纵情歌舞,在舞会上姑娘们会主动邀请客人跳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