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 作者:中国人民广播经济之声编


在新华网开展的“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中,“分配不公”在18个选项中位居第一。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分配格局失衡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困扰我国的体制痼疾中,收入分配问题始终位列其中。由于制度设计难度大、利益调整阻力重重等原因,有关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显得滞后,广大群众对分配不公问题的解决充满期待。

● 深入采访

记者:在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97年的25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成为全社会和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重点。全国政协常委陈勋儒表示,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分配不公,不但加剧了社会矛盾,还导致了消费不振、内需拉动乏力,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陈勋儒:一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未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合理分配比例,劳动者报酬偏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二次分配中未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的比例,公共服务支持低。三是分配调节和监管不力,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严重。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和行业差距不断拉大。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未能真正按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四是三次分配规模较小,调节功能有限。除重大灾害捐赠外,日常慈善捐赠短腿。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指标上,我国2008年已经达到047,而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建议,要把基尼系数纳入到政绩考核当中去。许善达:制订居民收入增长计划,增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应地减少政府和企业的比重。建议发布官方的基尼系数统计指标,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重点是更快地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确立在一定期限内,比如10年、15年,将基尼系数从047左右降低到03~035的目标。我国的收入差距在地区间表现得也非常明显,有人把它形容为“东部像欧洲,西部像非洲”。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既要依靠国家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也要通过政策调整,改善市场环境;此外,许善达还认为,税收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许善达: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任何税收都要首先在创造这项税收的税源地进行分配,然后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最后才是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如果这个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中西部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会相应增加,东部地区也可以减少向中央上缴税收,中央政府也大大减轻了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负担。

● 权威声音

王保安,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继续加大对社保、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下一步应该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主要的工作目标。那么怎么解决呢?实际上就是要让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能够充分、自由、完全地流动,同时要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做一份工作,城里人和农民工应该是拿一样的劳动报酬。苏海南,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我们下一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一定要统筹规划,不能光就收入分配来论收入分配,一定要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放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这个大背景下来设计和实施,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抓好相关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大治本的力度,也就是说要在解决社会经济体制的弊端方面下工夫,比如说进一步打破城乡风格的管理体制,比如说进一步捋顺资源配置制度,使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的问题得到很好的缓解,打破垄断,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的扩大会有治本性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