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美国金融霸权中的投行思维(5)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投资银行王国。经过200多年的演变,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以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银行是灵魂、核心和枢纽;一定意义上,投资银行也是美国国家机器的灵魂、核心和枢纽。在美国,投资银行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云集了最优秀的人才,而且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科学方法,例如数学方法、物理学方法、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方法等。但奇怪的是,在美国很难找到一本《投资银行学》教科书,原因据说是华尔街宁可口口相传,也不愿意留下文字而泄露商业秘密。

的确,华尔街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从华尔街到华盛顿,有着无数或明或暗的通道,投资银行家们经常在政客和金融家之间不停地转换角色。通常情况下,世界银行行长、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人选,要么来自投资银行,要么来自国防部。现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就是明证。“今天是行长,明天是部长;今天是部长,明天是行长。”――80多年前列宁抨击金融资本全方位渗透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时描述的情景,依然是当今金融帝国的真实写照!

当今世界,是一个由美国金融霸权主导的世界。在美国这部精密的国家机器精心运作的、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背后,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国际垄断资本的意志。美国长期实行“双赤字”政策,国民储蓄率近乎为零,但美国依然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凭借其金融霸主地位,毫不吝惜地消费着穷国提供的廉价商品和资本。

在全球化旗帜下,国际垄断资本几乎渗透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美国打喷嚏,全球就感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联储主席就是“世界中央银行”行长,美元利率变动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美国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贯彻其金融战略与政策意图。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美国的高明之处在于从来不做亏本生意。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资本市场为交战双方立下“汗马功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立即向百废待兴的日本和西德输送资本,帮助它们医治战争创伤。当然,美国在伸出友谊之手的同时,也为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一旦昔日盟友出现赶超自己的迹象,美国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打压。打压方式有时被掩盖得严严实实,有时也是赤裸裸的。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对美国产生了巨大冲击。国难当头之际,尼克松总统首先选择单方面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放任美元贬值,让全世界来分担风险。

而今,美国感到了中国的“威胁”,于是故伎重演,开始打“人民币升值”这张牌。当然,这些“伟大的博弈”主要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里进行的。不过,美国也常有凶相毕露的时候,如美国多次发动中东战争,目的“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建立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发展资本市场,首先必须发展投资银行。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其发表的《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一文中强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有此认识,实在令人欣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