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华盛顿共识”最终走向破产(4)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顺便指出,中国有大批“华盛顿共识”的代言人,有时候这些人的表现并非羞羞答答,而是十分的彻底和露骨。下面是笔者在个人博客里的一篇旧文,再次刊出,以飨读者。

好一个“代表外资利益又何妨”!?

搜狐财经名家博客登载了某副总编辑的博文――“许小年、谢国忠代表外资利益又何妨”――极大地刺激了笔者的眼睛。一口气读完这篇博文,我的脑海里立刻蹦出了两个字――“无耻!”

博文开门见山,高举“独立思考”的大旗,这与“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立场”一致。笔者拜读过谢博士公开发表的很多文章,发现其中确实有很多独立思考和予人以启发之处,但是即便谢国忠在摩根斯坦利就职之时,他也未敢公然宣称自己只“代表外资利益”。在“温情脉脉”的“独立思考”的面纱掩盖下,反映的是谢国忠的内心深处仍未泯灭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廉耻之心。相比之下,博文却赤裸裸地扛出了“代表外资利益”的大旗,笔者见过无耻之人,但未见过如此彻底和露骨的。

博文指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救与不救,何时救,主政者本已心中有数。”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到底谁是“庸人”?在中国资本市场遭受“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身处绝境之时,有人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为民请命,难道这些人都是“庸人”吗?其二,博文宁可相信“主政者心中有数”,也不愿意倾听人民群众的正当呼声;不知道这里是盲目自信,还是故意地排斥老百姓的参政议政。

古人云:“拙者为政”,这一说法虽然偏颇,但在人类文明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实际当政者也未必一定都是“精英”。即便当政者是“精英”,是否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是否也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正当呼声呢?更何况,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客观上存在“政出多门”和“执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人类历史的经验表明,任何政府都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任何当政者都应该倾听人民的呼声。关心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事业,本属于老百姓的分内之事。孤立无助的中小投资者们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平台强烈表达一下“救市”的诉求,这究竟犯了哪家王法?这又妨碍了哪些人的利益?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惊人的相似。曾几何时,“汪精卫”们也代表过日本侵略者的利益,但他终究遭到人民和历史的唾弃。

是的,在某些人的眼里,“汪精卫”们应该有“代表日本利益”的自由,但是人民也有打倒“汪精卫”们的权力。事实上,“汪精卫”自始至终未敢公开承认自己是“汉奸”和“卖国”,而是对自己的卖国行为披上了一层“曲线救国”的遮羞布。看来,汪精卫仍有一点“廉耻之心”,这是博文作者所不及的。

诚如博文所言:“让市场中多些不同的声音吧,让生活中多些不同的表达吧。我们是一个走在路上的民族,我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要学会用道理说话。”但是我要说的是,当一些人捍卫自己“代表外资利益”的权利时,请你们尊重我们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权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