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飞来横祸还是自食其果(6)

谁来拯救美国 作者:肖金泉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和破产倒闭。资本市场危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就是从股票危机开始。实际中的金融危机越来越表现为多种危机的混合形式,难以严格区分为哪一类,并且在不同类型之间不断演变。典型的混合型危机如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危机互相交织在一起。

不管是上述的哪一次金融危机,也不管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其实质都是金融体系部分或者全面的崩溃。

挖掘美国经济衰退的根源〖*8/5〗1.两极分化很多人肯定会感觉奇怪,两极分化怎么可能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呢 次贷危机难道不是起因于很多不应该买房的人买房子吗 买房在中国人看来是很重大的人生事件,如果能够买房,经济条件应该比较好才对。这难道不是因为美国的富裕人群越来越多,才致使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吗 

美国民众的购房热情是从2000年以后才燃起的,而点燃这一热情的就是宽松的次级贷款政策。由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经济条件差,多数没有住房,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宽松购房政策极大地点燃了民众购房的热情,推动了美国房市的繁荣,吹大了美国房市泡沫。可是,当这种宽松的购房政策结束时,缺乏偿付能力的民众将无法偿付房贷,于是庞大的金融链条开始从根部断裂,并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

哈佛商学院教授,曾经担任高盛的副主席和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的临时主席和执行官(2007年11月到2008年7月)的卡普莱(Robert Steven Kaplan)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更严重问题”的表象。这个“更严重问题”指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增加了富人的收入,而中产阶级相对被挤压削弱。在医疗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一个年收入六万美元的三四口人的家庭,如果雇主不提供医疗保险,他们就买不起一年一万二千美元到一万三千美元的家庭保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4 700万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在银行贷款条件松懈,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被严重挤压,贷款人无法偿付贷款的条件下,就爆发了这次危机。

当然,即便有丰厚的贷款优惠政策,如果民众能够冷静地看待,这场危机或许也能避免,但是当时购房者都被美国经济的大好形势所蛊惑,忽视了自己的经济条件,高估了自己的偿付能力。

2.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

格林斯潘曾被誉为“世上最伟大央行行长”,他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创造了辉煌的纪录,美国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他的一举一动被世界所关注,人们甚至对他寄予了超出常人的期望,认为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经济难题,格林斯潘都能够化险为夷。确实,在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后,正是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得以很快摆脱困境。可是也正是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次贷危机如约而至。这就像是为了让病人感觉不那么疼痛,给病人很多的止痛类药剂,最终病人上瘾了,要断药的话,病人只能更加痛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