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寒冷”的美国:战胜恐怖大萧条的超级大战(5)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在创新体系的孕育下,带有国家强力干预的科技项目和高科技成果在美国不断涌现。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电子计算机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诞生和发展。美国的航天航空、医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等高科技技术迅速产业化,创造了无比巨大的财富。

美国式的“抱团过冬”:资源集中的混合合并

二战以后,美国掀起了混合合并的浪潮,大量企业冲破产业部门的界限,实行跨部门的横向合并与多样化经营。1968年,美国制造业和矿业中大型企业合并共有192起,其中横向合并为14起,占7%;纵向合并为17起,占9%;而混合合并却高达101起。制造业和矿业中被合并的公司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属于混合合并类的占全部合并资产的比重,1948~1951年为%,1968年升至%,1979年又增至%。混合合并不仅拓宽了企业的经营范围,而且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帝国。美国最大的200家制造业公司平均每家经营的部门,1960年为13个,1977年为21个,其中海湾西方工业公司一家经营的部门竟多达105个。二战后的混合合并不同于此前的横向合并和纵向合并。二战前,横向合并的主要动机是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规模经济水平;纵向合并的主要动机则是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以提高效率。而混合合并则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拓展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利用了垄断大企业已经形成的商标、企业形象、商业信誉、营销网络和研究开发机构等企业资源,进一步节约了生产和经营费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单一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市场风险。 另外,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美国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并因此获取了巨额利润。

新技术的应用和越来越广泛的企业合并运动,使美国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二战后,在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的名单中,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有1/3的大公司被排挤出去。从1955~1983年的28年中,一半以上的大公司都在竞争中消失了。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与生产进一步集中。以美国为例,二战后初期的1946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只有14家,1960年增加到28家,1970年增加到107家。1960年,只有1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1975年就增加到9家,1983年增加到25家。1952~1989年,美国制造业的100家最大公司在制造业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提高到50%。到1985年,美、英、法、德、加等国最大20家工业公司的销售额在本国全部工业企业的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26%、。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说:“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