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项庄舞剑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赶到鸿门拜见项羽。一见面,刘邦就恭恭敬敬地说,我与将军您曾经一起全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之北作战,我在黄河之南作战。实在没想到,我有幸先入关灭了秦,又在此地和将军重逢。可惜现在有小人挑拨离间,使将军与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刘邦这番话很见功力,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说辞之一,短短几句话却蕴涵了三层深意:

一是模糊敌我。

刘邦明白自己封堵函谷关已经是在和项羽争天下,而项羽未必真正明了两人关系的彻底转变,他须要模糊当前的敌我关系,以便躲过这一劫。于是刘邦巧妙地利用了项羽政治上的“懵懂”,以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情为突破点,将自己在项羽心里的定位拉回到反秦统一战线的阶段,这样便让项羽的认识继续落后于形势的变化。

二是既打又拉。

项羽决定动武的重要原因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诸侯“老大”的身份受到威胁,所以,安抚项羽受伤的心乃是这次会面的重中之重。言辞间刘邦一再表明,自己先入关灭秦实属无心插柳之举,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这灭秦大事就该项羽来担当,自己就应该是“配角”。刘邦不愧是实力派演员,纵然是如此虚情假意之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成了真心实意,在项羽听起来,刘邦简直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能不高兴吗?!这是让项羽消火釜底抽薪的一招,的确管用。但在积极拍马屁的同时,刘邦也不忘暗示项羽,毕竟是我刘邦先入的关,依照先前“怀王之约”,这关中王理应是我的。

三是化必然为偶然。

刘、项之间的矛盾显然不是人为造成的误会,而是根本利益的冲突,最终只会剩下你死我活的局面。此刻刘邦硬把它说成是被小人离间所致,掩盖其真实的对抗性,这既是政治游戏,也是政治策略,将必然性的矛盾说成是偶然性的冲突,实在是高啊!

刘邦的鸿门说辞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被人关注到,其实刘邦的演出堪称完美,不过,演员卖力是一方面,观众买账才是硬道理。那么,项羽到底被刘邦这番精心炮制的谎言忽悠住了吗?

那是当然!何以见得?来看看项羽的反应就知道了!

项羽听完刘邦这番“真情告白”之后说:那些话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然,我怎么可能这样对待您?项羽这不是把自己安插在刘邦身边的卧底曹无伤给卖了吗?项羽线条粗的确不假,不过此刻,他是因为刘邦的话感到无地自容,觉得太对不起兄弟,又不能失了脸面,于是曹无伤就要“受伤”了。想要扔掉头上“不仁不义”的帽子,只能撂出曹无伤为他承担责任,政治从来都是这样冷酷。

由此可见,项羽对刘邦的话已经深信不疑。刘邦的目的达到了,下面就只剩畅叙友情的环节,于是便有了极负盛名的鸿门宴。说起这鸿门宴,很多人都很熟悉,这可是史上千年难遇之酒无好酒、饭无好饭、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一幕好戏。

既然项羽已经彻底被忽悠,怎么还会有惊心动魄的局面?其实接下来的一幕幕精彩画面,均是出自大师范增的手笔,不容错过!

范增乃是项羽军中唯一的智囊,他的眼界与心智远在项羽之上。他对刘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看到刘邦如此胆大妄为不说,竟然几句话便能挽回局面,其能量实在太可怕!范增深知,一旦这次留了刘邦小命,势必后患无穷。

范增不愿错失铲除后患的良机。席间,他瞪着项羽使劲递眼色,示意项羽找机会杀掉刘邦(范增数目项王),可项羽毫无反应,也不知道是没看见,还是假装没看见。范增旋即又拿出自己佩戴的玉玦,一会儿一举,一会儿一举,暗示项羽快下决心(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依旧默不做声。范增一看这架势,知道这事儿得自力更生了,于是悄然起身,走出大帐,召见项庄。他对项庄说,将军心太软,不愿意杀刘邦。要不你去敬个酒,敬完后表演舞剑,然后伺机将刘邦解决了。今天不灭了他,回头就得被他灭了!

项庄领命,进入大帐敬酒。敬完酒后,对项羽说,这军营里面也没有丝竹歌舞可以助兴,不如让我为大家舞剑,权当娱乐吧。项羽没有多想,表示同意。见项庄拔剑起舞,刀光剑影意在沛公,项伯赶紧起身,亦步亦趋以身相护,令项庄始终无法得逞。

项庄舞剑是刘邦在鸿门宴上遇到的最为凶险的一劫,按说原本很难逃脱,因为在座只有项羽、“亚父”范增、刘邦、张良四人,“季父”项伯旁伺在侧。随刘邦而来的樊哙等四员大将均未得列席。关键时刻,幸亏项伯出手相救,刘邦才幸免于难。话说这个项伯,大战前夜泄露军机糊涂到了家,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竟然机警异常,项庄一舞剑,他便立即明白其用意,范增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就这样被刘邦的“亲家”给搅黄了。

刘邦此次遇险,是范增一手策划,前前后后的计划安排,在座的除了一位没有眼力劲儿,其他人都不言自明。是谁那么愚笨呢?刘邦是猎物,凭他的悟性和敏锐的直觉,当然知道舞剑是为了刺杀自己;张良那么精明的人,更是洞若观火;范增是主谋,自不在话下;项伯要是看不出来,干吗起来陪舞……唯独项羽竟然毫不知情。试想一下,如果项羽能明白项庄舞剑的举动是“意在沛公”的话,还能欣然同意吗?那怎么可能!早先刘邦的那番说辞已经让他深感愧疚,此时又怎会默许一场谋杀呢!

所以,大名鼎鼎的鸿门宴说穿了就是:五个明白人(刘邦、张良、范增、项庄,项伯)陪着一个糊涂蛋(项羽)吃饭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