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邑画策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彭城大败之后,各路诸侯见风使舵,纷纷倒戈,重又归顺西楚。

刘邦一路逃至下邑(今河南夏邑县),停歇之时问张良说,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赏,现在有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回答道,九江王黥布曾是楚国枭将,现在与项羽有了隔阂;彭越之前曾接受齐王田荣的指使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以重用。您手下的将领,恐怕只有韩信值得托付大事,且能独挡一面。假如您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拿出来封赏,那么给这三个人便能打败楚军。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下邑画策”,这个策略奠定了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基调:让韩信、黥布、彭越的部队成为汉军的三大军团。

刘邦这次拿“捐关以东”作为筹码,称得上是大手笔,赫然彰显出君临天下的气魄。封赏土地共享天下这样的事,对世间豪杰的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大。而能够有此气魄作出这样决定的人,在秦汉史上也只有两个:一是异人,二是刘邦。而异人最终成为秦庄襄王,刘邦成为汉帝国创始人。

说起来函谷关以东的地盘可不只是一点点,而是未来汉家天下的一半。刘邦这回可是下了血本想要翻盘。和项羽真正交过一次手后才知道,“西楚霸王”不光听起来厉害,打起来更厉害!但刘邦也不是等闲之辈,怎会轻易咽下这口气。

张良提到的九江王黥布本是项羽集团的核心将领,其勇猛无畏居项羽麾下众将之首,项羽的成名之作“巨鹿之战”便得益于黥布。当时黥布奉命率两万人先期进攻秦军,以弱攻强,以少胜多,黥布得手后,项羽才破釜沉舟,全军压上,大败秦军;坑杀二十万秦降卒之前,参与决策的只有黥布及蒲将军两人;后来分封十八诸侯,项羽手下楚将被封的只有河南王申阳和他九江王黥布,由此可见,项羽对黥布的信任与依赖非同一般。

然而项羽出兵伐齐以及之后的彭城大战,黥布都表现得十分消极,特别是彭城大战,竟然袖手旁观。一切迹象都被张良看在眼里,他知道,现在黥布和项羽之间已心生嫌隙,而黥布驻守的位置恰是西楚国的后方,如果说服黥布倒戈,便可在西楚国以南,项羽大本营的后方开辟出新战场。

张良的“下邑画策”虽不甚具体,但刘邦听后心领神会,怦然心动。他环顾左右说,你们这些人都是不能商议天下大事的人啊(如彼等者无足计天下事)。众人不敢吱声。这时一位侍从(谒者)站出来对刘邦说,不知道大王您说的“天下事”是什么事?刘邦瞧了他一眼说,谁能替我出使淮南,说服九江王黥布叛楚,把项王困在齐地几个月,我夺取天下的计划就万无一失了。侍从接过话说,那么,大王就让我出使淮南吧。这位侍从不是别人,正是巧舌如簧的说客随何。刘邦批准了随何的毛遂自荐,另派了二十人跟他一道出使淮南。

到了淮南,随何托九江王黥布的太宰(主管膳食)代为活动,等了三日仍不得召见。随何去到太宰府上,直言不讳地说,大王不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强汉弱吧。这恰恰是我这次出使淮南的原因,也是大王最应了解的事情。如果大王觉得我说的话毫无道理,可以把我随何和这二十位随从公开处死,以示对楚国的忠诚之心。

太宰把这番话转达给了黥布,黥布立即召见随何。一见面,随何劈头就问,我一直纳闷大王和楚王是什么亲戚呢(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黥布回答说,我只是被分封在楚国之南,面北称臣,侍奉楚王。随何又说,大王和项王同是诸侯王,向楚王称臣,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依,能保淮南安定。既然如此,当初楚国伐齐,大王理应调兵遣将,亲自率兵冲锋陷阵为项王解围才对,却只派出区区四千兵马意思了一下。口口声声说称臣奉楚,难道就是这样敷衍了事吗?再说到汉王攻占彭城之时,项王滞留齐地分身乏术,大王您理应出动淮南军队,渡过淮河,替项王征战彭城。然而号称万人之众的淮南军竟无一兵一卒渡淮作战,对楚汉相争全都冷眼旁观。把自己的国家托付给别人就是这样吗?看来大王也只是空喊口号,眼下暂时没有叛楚,无非是因为汉弱楚强罢了。但还请大王仔细想想,楚国虽然强大,毕竟背负着不义之名。项王背弃盟约杀害杀义帝,自恃打了胜仗狂妄自大。如今汉王聚拢诸侯退守成皋、荥阳,恰好可以利用巴蜀、关中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物资,分兵把守关中要塞。项王如果要率兵深入汉王地界,中间隔着梁国,想打没的打,想攻又力所不及,再加上军粮军备都得从千里之外运来,实在消耗不起。即便楚军能到达荥阳、成皋,汉军只须坚守不动,项羽便进退维谷,难以脱身。所以说嘛,其实楚军也不是那么可怕的。

大王不与占尽优势的汉王联结,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危亡之楚,我深感疑惑啊。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大王凭借淮南之兵的力量就能灭掉项王,不过要把项王困上几个月倒是轻易而举的事。这样的话,汉王便可以趁这段时间顺利夺取天下。当然了,如果大王愿意提剑归汉,汉王已经承诺,事成之后必定分封土地以示答谢。到那个时候,大王您拥有的土地又何止一个淮南国呢!这次汉王派我专程前来斗胆提议,还希望大王您能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吧。

黥布听随何噼里啪啦地说了这么一大堆,沉思片刻,毅然说道,这事儿我干了。不过黥布虽然暗自答应叛楚归汉,但仍不敢对外有所泄露(阴许叛楚与汉而未敢泄也),因为此时此刻,楚国的使者也在他这儿,也急着让他出手相助。

随何虽然得到了黥布的口头许诺,但依然坐立不安,他深知政治这玩意儿蹊跷得很,若不是铁板钉钉则变数无穷。他见楚国的使者也不断前来游说,黥布的态度也不打算将归汉之事公诸天下,随何恐生枝节,于是决定想办法让事情“生米煮成熟饭”。这天,正当楚国使者与黥布商谈之时,随何不请自来,直接坐到楚国使者的上座,对他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怎么可能让他出兵相助。黥布被随何的举动惊到了(布愕然),待在一旁无言以对。楚国使者反应倒挺快,站起来想要走。随何提醒黥布说,既然事情已经谈妥(事已构),现在可以把这个家伙杀了,不能让他跑了。黥布回过神来,杀了西楚使者,正式宣布起兵攻楚。

项羽听说黥布叛变,立马派项声、龙且攻打淮南。这一仗一打就是好几个月,最终龙且打败黥布。黥布决定带兵逃往汉地,又担心走大道被项羽截杀,于是和随何一道从小路直奔刘邦而去。

随何成功策反黥布乃是刘邦彭城大战之后最为关键的一步棋。其实黥布和项羽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他们之间的不和是由于田荣激战项羽和刘邦攻入彭城这两大事件引发的。汉二年,田荣杀死三齐王,吞并整个齐地,项羽兵发齐地,向九江王黥布征兵,“九江王布称病不往”,只派了一位部将带了几千人参加平叛。这使项羽非常不快。刘邦趁项羽陷身齐地,攻陷彭城,黥布“称病”,不主动出击。项羽回师击汉,黥布也没有参加。项羽恼羞成怒,屡次派使者责备黥布,又要召见黥布,黥布害怕,“不敢往”,两人的嫌隙由此产生。虽然两人心生嫌隙,但项羽“北忧齐赵,西患汉”,能够替他分忧的只有九江王黥布,外加项羽其实打心眼里欣赏黥布的才干,一心想让他为己所用,也就一直克制着自己的脾气,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正是这一点点嫌隙,被张良及时捕获,外加随何的巧言攻心,黥布最终抵挡不住分封土地的诱惑,叛楚归汉。事已至此,刘邦心中的万全之策可以顺利实施下去吗?他真的可以在短期内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吗?

请看下一章:《韩信北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