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易性中国人

易性中国人 作者:曹世潮


中国人是谁,中国人觉着的不多,外国人了解的更少。中国文化个性在数千年被中国人自觉着,在今天有近十四亿人自觉着,但是,这一文化个性和历史事实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述和逻辑的解答。例如:

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精神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活着?中国人为什么对生、活极其认真?中国人对生灭、死活的重视高于任何事物(包括信仰),生、死之事的仪典在中国比什么都隆重。一生之中祭典祖先、孝敬父母、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生老病死,成了生命的节点,格外郑重,为什么?

中国文化学术自春秋战国以来,有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深刻的有老子,实用的有荀子,智慧的有韩非子、孙子,却为什么只有孔子平平常常的学说独步中国,几成宗教?

为什么中国文化数千年生生不息。儒学一支,自孔子阐明以来,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绵延至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一位一位的换,王朝一个一个的换,为什么他们对于孔子的敬奉却完全一致,一代代的统治者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也礼敬有加,乐此不疲。

中国文化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统摄化合的能力,连入侵者也日渐认同,最后多融入其中(元朝、清朝基本如此)。今天这一文化已具十三亿人口,汉文化圈人口更在此之上。一种文化统十多亿人,且无流无派浑融为一,为什么?

中国人为什么不追求极端,人们执着于“平”、“安”,从统治阶层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工作、生活、审美、休闲、娱乐先求平安。皇帝(领导)求天安、地安、人安,百姓求太太平平过日子,连革命也以太平(天国)为号召,为什么?

为什么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竞争虽如此激烈,中国人仍向往正常、平常、日常、经常的生活方式,极力反对无常、非常、异常、反常,甚至狂欢节在中国各地都办不起来(办起来的,中国人也无法处于狂欢状态)。

中国教育一开始的主旨就是教书育人,数千年来都是讲道德文章,没有讲科学生产、宗教信仰的。学生是学习生、活,而不是学习做事、学习成佛。学的内容多是背诵、觉悟,而不是认知、辩证。教、学讲究身体力行,亲历亲证,而不是理论、知识。中国人的教育与其它民族绝然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大多在全球的中间。除了情感态度为中庸之外,制造水平在中间(硬件制造不及德国,但一定比印度好;软件设计不及印度,但一定比德国好),个性与共性在中间(个性不如西方的英国人,共性不如东方的日本人);人均GDP、腐败程度在中间(世界上有二百余国家,中国排在100位左右),甚至社会制度也在中间(既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为什么中国人有信仰而缺乏宗教信仰。中国人信奉天,皇帝也谦称“天子”,指令行事也只是“奉天承运”,执政也是应时而动,春季以奖赏为主,秋季以惩罚为主,所谓“秋后算账”正是此意。百姓顺天应人。强盗都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他们什么都反,天性不反。至于天人合一,中国更是倾心不已。

为什么中国人动得如此剧烈,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已成为中国现象。近一百年来每三十年左右必有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一端走向另一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解放,到1978~1979年的改革开放,到2009年的和谐社会,已走了两个来回(当然全世界也是如此)。毛泽东说得更形象、更急迫:“七、八年来一次”。

为什么中国的每一次经济发展都源于“二”(包产到户、绩效挂钩就能使中国经济发展,邓小平一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就降不下来,这句话不提或少提,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就降下来)。

为什么自陈胜、吴广至毛泽东,中国历史上每一场革命(改朝换代)的动力都来之于“一”(等贵贱、均贫富、分田地)。何以中国人看到“一”就喜不自禁,就激动万分,就风起云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