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性发达

易性中国人 作者:曹世潮


心是什么,中国人以为仁而已。仁是什么?中国人以为活者而已。生、活为仁,死、灭为不仁。自身麻痹,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所谓麻木不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桃子、杏之核可以种下去就能生长的,称之为“桃仁”、“杏仁”。这就是说,有生的可能和希望可称为仁。生、活之基本状态是心性。心性就是人中正的生活状态。它不空虚、不超越,不使人成为神的奴隶;它不机械不唯物,不使人为物质驱使。它就是天地之中的人。中国文化居中,所以人性特别发达,心性特别发达,情感特别发达,伦理特别发达。中国人对生活、生命、生意特别重视。这种文化个性的生成与自然的对话有关联,但是与中国文化的观念和方式有更深厚的关联。

古人说,天地有生之大德,生即为仁,因而生是宇宙间活的精神,又昭示出其真正的德,是天性之一。中国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活泼泼的精神,由此可以体会到天地之美、之德、之道、之性、之本。

中国文化精神之下生出对心性的热衷和执著,中华民族在生理和物质上的追求是不足的,在精神与宗教上的追求也是不足的,而唯一充沛的是其在心性上的追求及其热烈,极其充分,达到了极致的地步。中国文化中其心性、艺术性、伦理性、情感性蓬勃发展,相互涌动,形成了一种文化风貌。心性生活是中华民族的基调和核心方式,它在那里规定着这一民族的精神、情感和物质的生活方式,组织和设计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方面。

中华民族生活在那里,他们已使这一环境改变得有情有义,心性勃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和劳作、产品、状态、符号、样式、场景都已经被这个民族心性所设计、所投射,是这个民族的情性和心性与之对话的结果。终于,它与它的主人互相照应,使他们感觉舒服、舒畅、心满意足。

中国人的主流生活是心性化的,中国人总会自觉不自觉的使事物成为情感状态,成为一种情景,与心性呼应。中国人认为万物有情,时间、地点、人,今年、明年、去年,今天、明天、后天,傍晚、黄昏、夜晚,月之阴晴圆缺,天之风雨雷电、地之草木虫鸟都与情性有关。现实的环境、物质的环境都被情感所浸泡,所熏染,一言语、一符号、一叹息、一行为只要它们唤起人们的情感波动,只要它们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人的心就会为之感叹、感动。

中国人多是性情中人,《诗三百》中每一首诗几乎都是一种情性的表达。情性化表达之普遍,之丰富,之深刻,之真诚,无论处于盛世,或是乱世;无论是家庭繁盛,还是中落;无论自己的前途广大,还是迷茫,但情性化的表达是不变的。

中国人没有生活在现实之中,也没有生活在幻想之中,而是生活在天地人性之中。抬头望去,那一批批的建筑都是心性与因应的产物,细加观察,无论是政府体系、管理系统、艺术形态,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心性或心性控制的产物,都在左右心性、结构心性、制约心性、绘画心性。

中国人绝大部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生活在本性本能之中、情感会像磁铁一般凝聚着全体中国人,这一情感、伦理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的向心力。人们一旦失去心性状态或情感互动就会有莫大的失落感,立刻觉着生活是如此的索然寡味。心性一族的中国人,情感需要热络,伦理需要互动,人生需要感动,这一心性接续了数千年,如今虽然被市场经济削弱了不少,但是仍然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涌动。

中国人生活在天地人性之中,这种能、性具体的表现在人们的观念、意念、看法、直觉、感受之中。

中国人围着它们生活,被它们牵制着、导引着生活。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情感关系、心性、个性关系。通俗的说因缘决定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在中国情感关系高于精神或信仰的关系,也高于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中起着强大的作用,它们并非是利益的纽带,也并非是精神的纽带,而是以个性人伦、情感和道德为主的纽带。许多时候中国人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时,主要不是取决于这一事情的价值高低、利益大小,而是这件事情相关人员之间的个性因缘的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