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咱们的“黄金时代”来自楚国(2)

说钱 作者:卢晓刚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把都城往东移到了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不过东周的周王室可没那么大权力了,诸侯列国,征战不休。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生气的春秋战国时期。

东周时,商人比以前更牛,有的大富豪还控制了国家政权。比如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鲍叔牙,就是商人出身,从政之前两人曾一块儿做过生意,算是一个合伙公司的。

东周时期的商业也更加发达了。齐国的临淄当时是商业中心,繁华得产生了中国最初的交通拥挤问题。著名纵横家苏秦说,走在临淄的大街上,只见“马车轮轴相撞,人肩膀挨着肩膀,大伙举起袖子来就成了帐幕,一挥汗就如雨”,这还了得吗?

商业发达,货币的流通量也就加大,贝币不够用,金属货币——铜币,于此正式登场。

那时候的青铜铸造手段已不成问题了,各国都能自行铸造。不过诸侯国太多,铜币没办法统一,形制不一样,流通范围不一样,货币体系也不一样。

那是一个古代货币 “百花齐放” 的时代。

首先我们要讲一个问题——今天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钱”,就是在东周时期出现的。

钱为什么叫“钱”?说来话长。铜质货币已经不是自然物了,是人造物,那么它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形状为好呢?不同地域的古人,思路几乎一样,就是选用了生产生活工具的样子。

首选是农具——铲子。

那时候有一种铲子叫“划”(读作“摇”),铸成这种铲子形状的铜币,一开始也叫“摇”,后来转音为古音相近的“钱”。这就是“钱”的来历。

“摇”——“钱”,真是不摇不来钱啊!

看来,古代人民还是朴实的,知道是劳动创造了财富,铸造货币还不忘做成劳动工具的样子。

钱,从一开始就是“老大”。谁有钱,谁就比你大一级。

为什么这样说?有典故。

我们把比自己年长的同胞兄弟叫什么?叫“哥哥”,古人也叫做“家兄”,是吧。

好,我告诉你:这个“家兄”,原本不是指哥哥,而是钱的别号。因为哥哥在家中为大,弟弟妹妹都要恭恭敬敬地对待他,就像对待钱一样,所以古人就把哥哥称为“家兄”。

还有一个说法,咱们姑妄听之,就是哥哥原本也不是指兄长,“哥哥”也是钱的别称。

根据何在?你看,繁体字的钱,是写作“錢”。这里又要考你的智力了,看出来什么没有?

——把“錢”字的三个偏旁部首拆开,念,是什么?

金、戈、戈!金哥哥!

过去用贝币,称呼心肝宝贝的人就叫钱。现在用铜币,称呼哥哥也叫钱。

钱,你的确是老大!

从钱型上也能看出楚国人最有才

自从世界上有了钱,钱就同时成了幸福和苦恼的源泉。成语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钱也是,越多越好,世上没有嫌钱多的人。

可是取之无道怎么办?有的文人想钱想疯了,就制造出美丽神话来,起码可安慰一下自己。

西汉初年,淮南王、也就是汉武帝的叔叔刘安,找了几位门客,一块儿编了一本《淮南子》。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远古南方有一种水虫,叫“青蚨”,又名“鱼伯”。形状像蝉或蝶,个头儿还要稍大一点,翅膀就跟蝴蝶一样,颜色鲜艳。

把这种虫子的子母各取相等的数量,放在瓮中,埋在背阴的东墙下,三天以后再打开,一母一子就时刻相随了。

然后,你就可以变魔术了,把母血涂在81枚钱上,把子血也涂在81枚钱上——把这钱拿去买东西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