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咱们的“黄金时代”来自楚国(4)

说钱 作者:卢晓刚


春秋战国时代,也确实如他所写,群雄辈出,思想活跃,人性和人的能量充分释放,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如果说,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黄金时代”,那春秋战国就是咱们的“黄金时代”。

而且黄金这种贵金属,作为货币登场,也是在这个时代。

——名副其实,怎么论都是!

在春秋晚期,最早用黄金铸币的,就是浪漫的楚国人。

楚国是南方大国,从西周时候算起,到它被秦国灭亡,一共雄踞南方800年。它的影响到现在也没消失,起码咱们现在还有个民族节日,就是发源于楚国的——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不过如今四川巴中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有点闹不清端午节跟中秋节有啥区别了。这也不奇怪,年代实在太久远了。

楚国地大物博,盛产黄金,所以由它来开创“黄金时代”,是理所当然。

楚国的金币成色相当足,为93%到99%。形状有的是金饼,有的是一整块金版,可以切割,估计就跟巧克力似的,用一块就掰下来一块。

金币上一般都有方形印记,写的是“郢爰”两个字。郢(ying)是楚国的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爰(yuan)”是重量单位。因此,现代金融学界就把这种金币叫“楚爰金”。

在《战国策》里,曾多次提到过黄金,说是“多少多少金”,或者“多少多少斤”,这俩概念是一样的,都是指一斤黄金(有时也指黄铜,读古书时要仔细分辨)。不过古时候一斤没现在多,大概有五两的样子吧。

楚国的黄金矿藏很多,不亚于现在山西的煤藏量,一直就没挖完。在楚国亡国1100多年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到楚国旧地的朗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常镇,还能看见有淘金女在忙活。他写的诗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写的就是淘金。

不光是那时候,就是现在,也还有剩下的金子。在湖北宜城县有个“散金坡”,一下暴雨,土坡上就能捡到金屑。据说这里原来就是楚国制造“爰金”的作坊。

看来到了春秋战国,金子就比“宝贝”更牛了,后来凡是好时代都叫“黄金时代”。

不过要注意的是,金属货币特别是黄金,虽然流通的历史远比贝币流通的时间长,但是贝币流通时,正是汉字形成期,因此汉字里带“贝”字偏旁的,大多都跟“财产”、“财经”有关,而带“金”字旁的,多数只跟冶炼、武器和金属有关,跟财产反而没多大关系。

这就叫文化传承,不管你再怎么拜金,也不能把文字都改了!

至于在全球范围内,究竟是哪个国家最先铸造金币的呢?

一般公认是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546年)。这个古国早就灭亡了,要不是咱们太爱黄金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听说它。它位于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就在爱琴海边上。

吕底亚国是一富国,首都萨第斯宏伟壮观,富得流油,堪称远古“第一牛”都城。这个古国大约在公元前660年开始铸金币,可是咱们的楚国,大概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铸金币的。因此谁是“金币老大”?还不一定呢。

这,有待你们大伙去考察吧。

秦始皇究竟是谁的代表?

说到这里,不知各位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春秋战国时代,钱币的形制“百花齐放”固然是好,符合自由精神,但是,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极大的不便,就是币制太复杂了。

你们看,光是铜币,就有四大类,有的两三种在同一个地区平行使用,互相间就要有个兑换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