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汉武帝是“国家货币”创始人(1)

说钱 作者:卢晓刚


谁敢堂堂正正说自己是个商人?

在皇权时代,也就是“封建社会”,我们都知道,商人为四民之末,是“士农工商”的末位,地位很低下。尽管他们房子豪华、服饰光鲜,终究还是矮人一头。

这个排位是怎么来的?

前面不是还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因为生意做的大,与国君都能“分庭抗礼”吗?后来商人是怎么成了贱民的?

变化就发生在两汉时期。

西汉的司马迁在做《史记》时,还是很重视商人的,特地开辟《货殖列传》,谈论西汉前期的经济,并记录了一批大富豪的生平。

他说,他所列举的大富豪,都不是靠着爵邑、俸禄得来的钱发家的,也不是靠“弄法犯奸而富”。他们是靠着种植、渔猎、经商,谋取利润而致富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词语之间,对商人还是很赞赏的。富豪固然不能势力“倾国”,但势倾一个市县还是没问题的。

到了东汉的史学家班固写《汉书》,也有一篇《货殖传》,但他对富豪的评价就不同了。他说,地方上的“富民”,以财富在乡里取得声望,都有奢侈不轨的恶行,更严重的还盗墓、赌博,靠违法而致富。他们的行为,是“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想来商人在那时候,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都有,就像官员也有贪官和廉吏之分,可是班固不知为何特别仇视商人,一勺都给烩了!

班固老先生还第一次提出了“四大阶级”说,即对“四民”的划分。他的排序,是“士、工、商、农”。应该说,在他的观念里,各阶层只有分工不同,还没有高低之分。

可是到后来,商人不知怎么就滑到最末一位了,变成了“士农工商”,而且这个排序也表示了阶级的高低贵贱。

看来商人地位下降,是从东汉开始的。

班固是大史学家,古代史官的言论至高无上,连皇帝也得让三分。班固对商人的这种厌恶,深刻影响了后世,商人也就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重,但商人心里仍有阴影,没有一个商人敢堂堂正正说“我是一个商人”的。因为这么说,差不多就等于说“我是一个良心让狗吃了的人”。

还没有谁脸皮厚到这个程度。

因此,就有许多代名词出来,比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业者”、“我们搞实体经济的”、“我们搞流通的”、“我们工商界人士”,等等。

尽管现在的商人,一般抛头露面的都是儒商模样,但再怎么儒雅,也挑战不了班固老爷子的权威。

“我是一个商人”——可以预言在未来100年内,所有以赚钱为职业的人,都还没有胆量这样堂堂正正地喊一嗓子。

幸好我本人不是一个商人,所以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谈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国商人遭遇的“黄金时代兼滑铁卢时代”——汉代,钱又有了什么新动向。

汉朝一开国谁都可以自己造钱

不知大家发觉没有?中国每过一千年,就要出一个爱折腾的皇帝,留下许多大工程,也留下万世骂名。但往往就在他们之后,历史便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古代之所以有个天威赫赫的汉朝,就是秦始皇他老人家给折腾出来的。在他执政三十七年(前210年)这一年的冬天,他老人家在东巡归来的途中,身体就撑不住了。第二年好不容易挪动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休养,最终还是一命呜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