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院里院外 一(1)

做官之升迁 作者:唐毅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苏轼《蝶恋花》

省城的仲冬,有了最初的雪花。不知不觉,我调到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担任宣传处副处长已经三个月了。

这是一个有着数百名研究人员的科研机构,由省建设厅直管。新落成的办公楼和实验楼,在阳光下以蓝天为衬,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院长何守敬今年已经56岁,原是部队的一名校官,多年戎马生涯造就了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十年前退役时,原本安排在省建设厅任副厅长,可他只在副厅长的位置上呆了三个月,就向厅党组主动请缨,到了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这个院当年是厅直单位中搞得最差的。那时候,看似不起眼的科研院所说不定就是县处级、副厅级,甚至还有省部级的。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是正厅级单位,前任党组书记兼院长刚愎自用,厅里颇感头痛。

何守敬担任研究院党组书记兼院长,首先改计划经济时代的书记负责制为院长负责制,当年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院里有3位副院长,一位党组副书记。班子倒是很团结。有职工说何守敬有魄力,他任院长以后,建起了舒适气派的办公楼和国内一流的实验楼,还有一栋“高知楼”正在建设之中。但也有职工说他独断专横,不民主。

作为宣传处副处长,我分管由院里主办的科技期刊《建筑科学》杂志的工作。院里之所以让我负责这一摊子,大概因为我是从省报交流过来的干部,用何守敬的话说,“李静之是报刊专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同处里的“一把手”兼杂志主编邓晓强商量:“《建筑科学》这个刊名太专业,读者队伍狭窄,使刊物的发展受到制约。是不是可以考虑更名?”

“嗯,李处长,你这个设想比较大胆。”邓晓强摘下老花镜,点头道,想了想,又说,“这样行不行,你先弄个方案出来,在下次编务会上议一议?”

“好吧,我尽快把方案搞出来。”

“李处长,”邓晓强叫住我,“对你的初步设想,我是支持的!”

在编务会上,我提出杂志更名方案,并讲了几点更名的好处。

邓晓强说:“怎么样?各位是不是也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这个……李副处长提出的更名方案,我个人认为很有新意,也很大胆……”邓晓强的话讲得很含糊,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

邓晓强讲完,处里的宣传科长兼《建筑科学》编辑部主任孙蓟中接着罗列了一大堆理由,无非是说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建筑科学》杂志,不能随便改。

“既然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更名的事就先放一放吧。”邓晓强最后说。

会后,我总觉得邓晓强这个人不怎么对头。从开会的情况看,一开始他就不支持我提出的刊物更名,可他又让我做什么方案呢?

第二天中午,我用完午餐,刚回到办公室,钟淑娴就走了进来,“李处长中午不回家?”钟淑娴原来是一位教师,四十四五岁,现在是杂志社的编辑。

“中午回家,往返费时,不如就在食堂随便对付一下。”

钟淑娴“哦哦”两声,突然说:“你昨天在编务会上提出的方案,我是支持的。”

“哦——”我感到有些意外。

“现在这个刊物办得半死不活的,早该另辟蹊径了。”

她说的“另辟蹊径”四个字,让我想到了一个以前从没想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个“另”字,好像把杂志社以前的工作都给否定了。想到这里,我开始责怪自己太过鲁莽,表面上仍故作镇静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在编务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