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启经济学之旅(3)

漫画经济学 作者:武敬敏


由此看来,公平和效率之间并不是矛盾的,也不是不可协调的。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是一致的。反对那种小生产者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平等观,提倡多劳多得。但要兼顾公平,国家通过各种办法,用政策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加以调节,倾斜于弱势群体,给其以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率。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即不能只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一个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效率,促进公平。

“看得见的手”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与“看不见的手”相对应,人们把政府的调控称之为“看得见的手”它为市场搭建法律和管理框架,在市场失灵时,它会发挥其重要职能使其转变。

那什么时候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参与呢?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绝对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相对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贸易使每个人状况良好

我们能够同意一桩交易是因为我们期望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符合条件时,贸易才能够产生。这是每个想让自己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必须遵守的经济原理之一。

贸易能够产生效益,于是我们说,贸易的基础就是互利。

从贸易中获利的主要来源有三个。贸易把东西从认为其价值较小的人那里转移到认为其价值较大的人手里去。

第一,人们的偏好、知识和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对一个人而言毫无价值的东西也许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就是价值连城。将莫奈的画交给一位做农活的妇人,也许在妇人看来这就是一张脏兮兮的纸,而在懂艺术的人眼里,就是如获珍宝。

第二,贸易让更高水平的产量和消费成了可能,是由于其允许我们每一个人更加专业于那些我们擅长的事情。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出现了社会的分工,当人们专心致力于其能以低成本来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时,他们可以通过贸易,用得到的收入交换自己不能制造的产品。

第三, 资源交易使企业通过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降低单位成本成为可能。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怎么去强调贸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毕竟我们不是鲁宾孙,我们不能够自己制造自己生活所需的一切商品,我们也无法想象自己制造电视、网络、汽车、电话、以及食物,房屋。

我们现在能够拥有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是以资源交易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使人们一直能够合作,并实现专业化和贸易化。

最富有的大经济学家李嘉图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中提出来的一个理论。

李嘉图在21岁时因喜欢上一个跟自己不同信仰的姑娘,被父母赶出家门后,走上了白手起家的道路。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发挥了自己独特的理财能力,就拥有了80万英镑的财富(如果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可能价值数千万美元),每年还有2.8万镑的收入,成为当时的知名金融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国富论》的影响开始着迷于经济研究,并出版了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