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8)

耍聪明的中国人 作者:石之轩


交换规则,除了在地位相当的人之间有效力外,在地位不等,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之间,也是有效力的。例如“报恩”,就多是发生在地位不等的人之间,而“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则多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并且,多是一次性的交易。

(一)报恩

地位权力不对等的人,虽然无法做等价交换,但交换规则仍然在起作用。地位权力高的人给某个普通百姓办了件好事,普通百姓能力有限,无法给对方办同样的好事,对方也不需要他办,但普通百姓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一定会时时留心,看在什么事情上自己可以帮上对方的忙,以便报答对方先前给自己的好处。

穷人刘姥姥进大观园,受了王熙凤一点非常小的恩惠,对王熙凤来说,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但刘姥姥是常记在心的。当贾府失势,王熙凤病死,刘姥姥出于报恩,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带离贾府,以免她被贾环卖掉。

报恩,是施与恩惠的人并不要求对方回报,或者并不限定对方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而受恩者在规则力量的驱使下,尽力回报,或者尽力更早、更多地回报。所以,报恩性质的交换不是等价的,穷苦人受了贵人的恩惠,根本无法等价回报,那只要心存感激也就可以了。不过,受恩的人心中可不这样想,对受恩人来说,只要能力许可,他们会尽最大的力量来回报施恩者,所谓“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这个意思。在历史上,聪明人常常利用这个规则,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或者为自己争取民心,或者为自己预留后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很多,基本上都是聪明人精心谋划的杰作。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公子光欲刺杀王僚,得其王位,就设法和以杀猪为生的专诸结识。专诸骁勇、为人仗义,家中却非常贫寒,公子光就大量地赠送他金帛财物,对专诸的老母亲也非常恭敬,时常派人慰问,这让专诸非常感激。时间长了,专诸心中惭愧不安,因为他一介屠夫,实在想不出该怎样报答公子光,于是就对公子光说:“我是村野之人,得公子您的厚恩,无以为报,心中常常不安。您如果有事需要我赴汤蹈火,我一定唯命是从。”

公子光觉得自己的施恩计划见效,于是就把刺杀王僚的想法说了出来,要专诸实施。专诸为了报恩,精心学习烹鱼技术,然后在烹好的鱼肚内暗藏匕首,进献于王僚,趁机杀之。杀死了王僚,专诸自己也被王僚的卫士砍为肉泥。而公子光如愿以偿地坐上了越王的宝座。

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做齐国的宰相,权势熏天。他养有很多门客,花费颇大,就派门客冯谖去薛邑收债。薛邑是孟尝君的封地,为了敛财,孟尝君在那儿大放高利贷,盘剥当地的穷人。冯谖到了薛邑之后,发现那儿的大部分人根本就还不起高利贷,这些穷人可怜兮兮地哀求冯谖,让他高抬贵手缓一段时间再来收。可冯谖缓以时日,他们照样还不起,冯谖想:与其强逼,要么是逼得他们逃亡,要么就是逼得他们铤而走险,不如干脆就送他们一个大人情。于是冯谖将欠债的百姓集中在一起,拿出大家借债的凭据,慷慨激昂地讲了一通孟尝君的大仁大义后,宣布这些债今后再不需要还了,随即就一把火将众人借债的凭据烧毁了,这一举动,放弃了根本无法收回的债务,却为孟尝君赢得了仁义薄天的名声。此后孟尝君在朝廷受到猜忌,退居薛邑,深得当地民众拥戴,这才体会到了冯谖的高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