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股市乱象(4)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作者:陈志武


陈志武:这当然是最简单、最朴素的常识了。但是中国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实际是被政府和裙带机构垄断的,银行付这么低的利息,同时印钞票造成通货膨胀都要比利息高,这实际是悄悄地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转移到政府的钱袋子里,是一种变相的收税手段。更可怕的是金融业被政府垄断了以后,国有银行不仅付的利息低,而且我还不允许其他人付高利息来抢我的生意,这是非常糟糕的,保障的是垄断利益,牺牲的是社会福利和效率。金融市场在官方垄断下,往往会出台一些非常奇怪的政策,倾向于把行业进入的门槛设得很高,让其他人进不来。还有就是对本该由市场定价的东西给它限定死,比如,监管部门居然给开放式基金的管理费和手续费设置下限,让基金投资者无法享受竞争的好处;给券商的投行收费也如此,比如前两年的股改咨询费也设下限,这简直太奇怪了。一般说,因为怕服务提供商的垄断地位使它们随意涨价,监管部门倾向于设置价格上限。在中国的金融业,监管部门却往往设置下限,直接剥削老百姓,不可思议。

问:可我们政府的考虑也有它理直气壮的一面。政府统办金融,门槛高,成本高,至少可靠性高些吧,政府不垮台,账总还在吧。而民间风险会大一些,一些集资让老百姓血本无归的也有。当然,很多民间集资也有被妖魔化的成分。

陈志武:那是政府挤压市场的结果。政府管制越多、越严,市场规律就越难有机会发生效果。在一个高度管制的社会里,即使民营企业也会把精力放在搞通政府关系上,而不会去全力以赴建立、维护自己独立的信用。因为搞通政府关系后,即使自己的企业没有信誉也没关系,反正有行政部门帮忙就行。所以,政府管制越多,反而人们更会依赖国有企业,依赖政府了。如果永远是政府全能操盘,就会南辕北辙,民间就没有发展空间,越走越偏了。

开放集资途径的好处很大。拿我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的地方法律来说,对私募基金,只要集资在2 000万美元以下,人数不超过99人,政府根本不会干涉,完全由合同法来约束投资方和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就算是超过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备案登记而已。总的来说,政府没有在执照这些方面可以卡老百姓创业的地方。这就给这个社会的创业带来很多便利,社会资源的游动也更加有效。

问:中国估计很多人会不同意,觉得不符合中国国情,搞乱了怎么办?

陈志武:只要这个社会媒体足够自由,信息充分流通,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而且这样的社会会更加有自我责任,有契约意识,大家干什么事,一开头就要想好把合同签订好,合同就是要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一旦交易出现纠纷,比如原来预想的投资失败了,那咱们就按合同办。这样,社会才能培养起一种契约精神。而且,这样的社会才能培养起一种信用意识。因为金融领域里信用是你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大家要是都觉得你人品不好,或者你过去有坑朋友的劣迹,现在是信息社会,一下就传开了,谁还敢投资给你?每个人和公司都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