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铁路沙皇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屋漏偏逢连夜的雨。

就在布兰代斯引领舆论向摩根发起潮水般的口诛笔伐时,纽黑文铁路公司适时地暴出丑闻,为自己深藏的“污点”提供佐证。

1913年6月,纽黑文公司的火车发生事故,7人丧生;事隔短短三个月,又一起事故发生,21名乘客遇难,40名结束夏令营返程的学生被困在车厢里;此前的两年间,也已经有数十人在事故中死亡。

很快,州际商业委员会接受了布兰代斯的观点,指责纽黑文公司的财务状况。

“退一步海阔天空”,杰克选择了丢车保帅,牺牲掉了纽黑文的经营者——查尔斯 梅林。

谢了顶但蓄着须的梅林,是皮尔庞特亲自挑选并请进纽黑文的,这也足可见其经营方面的才能和功力。那为什么杰克会把他当作牺牲品呢?因为他是聪明,但还不是那么聪明。

有一次,他脑袋进水般地对记者直言,“如果摩根先生叫我明天去西伯利亚,我会拿上行李拔腿就走”,“当他(皮尔庞特)不想再听反对意见时,便会拳头向下一挥,说‘表决吧’。这时,董事会成员就会乖乖地向他屈服”。

不可否认,梅林的确忠诚,但不分场合和地点的“拍马屁”,倒是印证了摩根在纽黑文的实际控制权,这让处于货币托拉斯质疑浪潮中的皮尔庞特十分尴尬——拍到了马蹄子上了。

除了捧臭脚的功夫了得之外,梅林这家伙还被业界一致评价为“无耻”。

梅林有个绰号:铁路末代皇帝,他对公众的蔑视、对行业道德的践踏,都通过这个绰号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蛮横地抢夺着新英格兰地区所有的运输产业——市内电车线、水路航线、高速公路线——不惜采用任何流氓手段。在争夺一条郊区铁路线时,梅林就一掷百万金;为争取舆论的支持,他斥巨资买通一位哈佛大学教授,通过演讲呼吁政府给予铁路行业优惠政策;官司缠身时,他又故技重施,贿赂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最后轻松脱身……

也许是背靠大树,也许是纽黑文发展迅猛,又或是凡事都能顺利摆平,总之,在他肮脏勾当屡屡得逞后,他的气焰更加嚣张,不可一世。

他曾得意地解释自己所采取的多样性竞争手段:“(我会用)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心挖出来,只不过换成两个铁路而已。”

太嚣张了!

说实话,纽黑文的假账、虚增交易、铁路公司资本化等手段,都有藏匿身后的摩根的影子,梅林的“谦卑”更让我坚信这一点。纸里包不住火,虚假繁荣过后败象自然开始浮现,梅林也就水到渠成地成为被出卖的对象。

早在1908年,在纽黑文财务混乱状况尚未完全暴露时,摩根财团就开始悄悄地卖出铁路公司的证券,而那时纽黑文铁路公司的股票,被认为是市场上稳赚不赔的投资,同时还有极高的分红。

1913年,在州际商业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开批评纽黑文公司的财务状况后,杰克选择了屈服。他以温和的姿态,接受了委员会的指责,并以驱逐梅林的行动向委员会示好。

梅林,就这样以“垫背者”的形象,灰溜溜地离开了纽黑文。

接替他的是北方太平洋公司的埃利奥特。可惜的是,埃利奥特这位新人也无法给病入膏肓的纽黑文铁路公司带来新的气象。1913年底,纽黑文公司40年来第一次没有分发红利,成千上万的小股民在圣诞节前获知,自己失去了收入。

随后,公司宣布资金链发生断裂,濒于破产。杰克希望能够发行新债券来度过难关,但不利的外部环境让这一计划难产。

愤怒的小投资者聚众抗议摩根财团,总统和司法部长也接受了布兰代斯对纽黑文铁路的负面看法,接连发生的事故使得舆论也倒向了布兰代斯的一边。

戴维森发电报给杰克,无奈地说:“我们被包围了。”

忍无可忍,便重新再忍。

杰克在面对接班后的第一场“大考”时选择了隐忍。随后,他辞去纽黑文铁路公司的全部董事职位,同纽黑文彻底脱钩。不仅如此,杰克还从纽约中央铁路、国民城市银行、第一国民银行以及国民商人银行的董事会中退出,以免被布兰代斯抓到把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众的诸多疑虑。

同时,杰克也以退出为筹码,来阻止一项旨在定性银行和公司的“连锁”关系为非法的立法程序。尽管1914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获得通过,但法案中并未明令禁止银行家参加其公司客户的董事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杰克的退出并非是彻底的投降。

与誓不妥协的皮尔庞特相反,以退为进的杰克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但事后证明,从国内铁路漩涡中抽身的杰克着实下了一步好棋,他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开拓国外市场。很快,他的决策换回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辉煌胜利,甚至有经济史书评价道:摩根财团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主导了1915年那次世界金融权力中心由英国向美国的转移。这里就此打住,卖个关子,第三章再为您细细道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