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艺术品大屠杀(2)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值得一提的是,令皮尔庞特神魂颠倒的一幅画作——约翰内斯 维米尔的作品《写信的女士》(A Lady Writing a Letter),也被出售给了糖业大王哈夫迈耶。提起维米尔,这位17世纪的荷兰绘画大师是随着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上映而被人熟知的。如今,《写信的女士》已被哈夫迈耶捐赠给了华盛顿国立艺术画廊。

杰克出手的艺术品总售价高达800多万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出售,是公众始料未及的。要知道,收藏界的“潜规则”是:真正的藏家是不会为获利所左右,其长期目标是将藏品传给后代或捐赠给博物馆,作为恪守“绅士银行家”准则的皮尔庞特,生前也一再表示捐出藏品,因此,当杰克有悖常理地抛售藏品时,人们惊呆了。

鉴赏家惊呼,杰克的行为无异于一场杰出艺术藏品的“大屠杀”。即使在这次抛售中获利颇丰的杜维恩,也卸磨杀驴地称此次出售为“艺术领域的大悲剧”。

世人眼中“不差钱”的摩根财团,如此大规模的艺术品套现,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不过根据当时有限的资料分析,也许杰克套现恰恰是因为“差钱”。

皮尔庞特留下的6830万美元个人财富,与其金融寡头的身份着实不符,要知道他没怎么犹豫就拍板收购卡耐基钢铁公司时,就掏出了亿白花花的刀勒(美元)啊。而且,皮尔庞特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遗嘱中他慷慨解囊,向耶稣基督的子民广散钱财:2000万美元个人遗赠,其中1000万元捐助慈善事业,身边的医生、图书管理员、船长等都得到不菲的财物,旗下公司每位员工也都得到皮尔庞特的额外奖金。

散来散去,杰克到手的遗产是300万美元,加上海盗号游艇等固定资产。而就在他接手财团的同时,面对的是300万元遗产税的负担,还有每天潮水般涌来的账单。

皮尔庞特的慷慨大度、对艺术品的疯狂追逐,结果留给了杰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而摩根这样一个凭借雄厚的资本调度能力在金融界称霸的大财团,是决意不会吐露出一丁点资金链紧张的信息。

有苦难言的杰克,不得已选择出售部分艺术品以解燃眉之急。当然,他还是基本上遵从了皮尔庞特的遗愿,捐出了大部分藏品。

超过7000件艺术品杰克捐赠给了大都会博物馆,价值超过皮尔庞特全部藏品的40%,其中拉斐尔(与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的《科隆纳 圣母》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昂贵的画作(皮尔庞特买这幅画足足花去了10万英镑)。画作色彩明亮、动感十足,是拉斐尔晚期绘画的代表作。该画是博物馆中世纪藏品中的极品,称其为大都会的镇馆之宝也不为过,这算是对很受伤的大都会的一点补偿吧。

还有一大批藏品被赠予了瓦兹瓦斯博物馆的摩根纪念馆。瓦兹瓦斯博物馆位于皮尔庞特的老家哈特福德市,摩根纪念馆是皮尔庞特为纪念老爹朱尼厄斯而捐资建造的。1917年,杰克把大批的青铜器和欧洲装饰艺术品捐给了瓦兹瓦斯,总数多达13000件。

皮尔庞特的绝大部分文学藏品,则仍完好地存放在了摩根图书馆里,总数有20000册之多,包括大名鼎鼎的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古登堡版本的《圣经》(目前仅存49份),纸纱草纸(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沿用到8世纪。)手稿,济慈、雪莱、斯威夫特和约翰逊博士(这几位都是十八世纪中后期到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大牛”)的手稿等。

就这样,给人懦弱感觉的杰克,事前没有放出任何风声,事后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解释,就“粗鲁”地处置了皮尔庞特的所有收藏品,尽管怨声载道、舆论哗然,但他采取平和的守势,保守财团的资产负债状况,悄然将摩根财团带离了已趋于紧绷的资本险境。

成功化解了两大危机后,杰克如释重负。可是,一场事关摩根前程、更加惊心动魄的考验,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