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台班子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1914年6月28日,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在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一战的导火线即将被点燃。

此前几年,奥(匈帝国)塞(尔维亚)两国摩擦不断,剑拔弩张,随着塞尔维亚等巴尔干诸国把江河日下的土耳其赶出欧洲,奥匈帝国占领下的波斯尼亚逐渐成为了奥塞双方争夺的焦点。

可就在这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储妃不愿享受葡萄美酒、花前月下,偏偏跑到战争焦点中的焦点——萨拉热窝来宣讲和平,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在去往市政府的路上,斐迪南大公遭到了塞维尔亚爱国青年的袭击,不过他手疾眼快,把投进敞篷车里的炸弹又扔了出去,自己毫发未损,只是炸伤了几位路人。

也许是为了名垂青史,活动结束后他突然坚持要原路返回,探望被炸伤的行人,结果这一次他没有这么好运了。途中,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极端青年枪击了大公夫妇。

斐迪南大公这次终于死了。

消息传出,市场平静得像刺杀事件没有发生一样,毕竟在这时局动荡的年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大公也不是长长的遇刺名单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

然而,这异乎寻常的平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那片刻的沉寂。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由向赛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斐迪南大公轻如鸿毛的死,一下子变得重如泰山。

恐慌情绪很快就降临到对战争还没有心理准备的华尔街,并开始向全美蔓延。

7月29日,俄国沙皇调动了百万大军,准备应战。

欧洲市场全部关闭,潮水般等待变现的证券涌向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130万股,人们在疯狂地抛售,行情随之暴跌。

7月31日清晨,隔夜聚集起来的抛售指令已超出市场负荷,一场金融危机看来已不可避免。

这时,人们又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华尔街23号,尽管皮尔庞特已经不在,但初建成的美联储难堪大任,摩根财团的影响力仍无可替代。

戴维森迅速把华尔街的银行家召集起来,紧急磋商对策。

拥堵在门外的卖家摒住呼吸,等待着开盘钟声的敲响。时钟已经指向了十点,交易所还没有开盘。

10时05分,电话铃响了。

经过表决,支持闭市的华尔街大佬占绝对多数。更重要的是,9时30分,财政部长威廉 麦卡杜在电话里向杰克建议:“如果你真的要听我的判断,那就是关闭(交易所)。”

“关闭,交易所暂停交易!”证交所的管理人员长出了一口气,等待抛售的经纪人则垂头丧气,把卖单无奈地抛向空中。

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家还在开市的证券交易所,就这样关门大吉了。

决策是英明神武的,当天下午,德国对俄宣战,欧洲几乎所有大国都已经卷入战争的阴霾之中。

眼看着开市遥遥无期,股票经纪人于是开始在“新街”(纽约股票交易所楼后的一条狭长小街)做起了地摊生意——地下股票交易市场。尽管被交易所怒斥为“不法经纪人的卑鄙行为”,可有买有卖、你情我愿,市场规模迅速的壮大起来。

这些路边摊经纪人唯一担心的,就是“城管”——调查地下交易的纽交所委员会的委员们。委员们仅仅视地下掮客为鸡鸣狗盗之徒,可随着新街上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愈来愈多,纽交所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清查、整肃。

此时,“地摊贩”的机动灵活性显现出来了。他们分工明确,有放风的、有和投资人接头的,有专门进行股票交易的,所以“城管”屡次接到举报,即使突击检查,结果也只是发现“新街上只有四个孩子和一条狗”。

毕竟股票的诱惑太大了,既然不能在战斗中牺牲,那就让炒股挣的钱砸死我吧——美国投资者的心声!

很快,上百家经纪公司和众多投资者拥挤在这条狭长的小巷里,“孩子和狗”的谎言连卖菜的老太太都知道了。于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股票市场”被取缔了。

不过还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2月份恢复了限制性交易,1915年4月恢复了常规性股票交易。尽管起初交易量不大,但随着欧洲战事的深入,黄金开始回到“避风港”美国,华尔街重新喧闹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