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控制权之争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在美国,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控制权之争由来已久,进入第一次全球化时代(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终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杰克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总代理雅各布 希夫之间的明争暗斗便高潮迭起、剧情跌宕。

双方的均势直到一战才宣告打破。

崇英反德,是摩根家族的传统,杰克这一代也不例外,甚至更走极端。

1898年,正当年的杰克被老爸皮尔庞特“流放”到了英国,直到1905年。尽管忍受着孤独,但杰克和杰西逐渐适应了英国的绅士生活,他们在王子门街13号欣赏费拉兹凯、鲁宾斯的油画,在多佛尔庄园尽情享受英式乡村风情,在奥尔登纳姆庄园打板球,在海德公园漫步……。

慢慢的,杰克夫妇和出生在英国的子女们,都成为了彻底的“亲英派”。每年他们都要在英国居住半年,风雨无阻,在他们内心深处,英国就是他们的家。

对英国有多么热爱,对德国便有多么的敌视。

“德国人总是欺骗我们,摩根家族永远不要和德国人来往,永远。”皮尔庞特的咆哮成为了杰克铭记于心的箴言,也成为他在一战中的行事准则。

可这一原则,受到了犹太人希夫的挑战。

雅各布 希夫,出生于德国,胡子雪白,眼镜小而聚光,态度傲慢,作风强硬,是领主时代仅有的可以和皮尔庞特叫板的犹太银行家。

其背景注定了他反俄亲德的战争取向。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反犹政策的不满(1881年-1914年间,由于沙皇的屠犹政策,数以百万计的俄国犹太人流亡海外,引起国际舆论的激愤和声讨),他为日本提供了2亿美元的巨额信贷资金,帮助日本扭转战局,打破了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对外战争的不败金身。

一战初期,摩根财团向俄国提供信贷支持,随后又为沙皇采购军用物资,这引起了希夫的反对。

杰克和希夫正在联合发行巨额债券,两家全美最大的财团实力相当,因此杰克和着稀泥,尽力不惹恼刚愎自用的希夫。

“俄国是一个有偿债能力的国家,仅此而已。我想,通过金融施压俄国,促使其在社会制度上进行变革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行的。”

杰克的回应看似有理有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敷衍。

和希夫暗中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1915年,库恩-洛布公司暗箱操作,企图收购炸药供货商杜邦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同盟国无法从美国获得军火物资的尴尬处境。英国诺贝尔公司迅速将这一消息转告给杰克,很快杜邦的掌门人科尔曼 杜邦就从摩根财团处获得850万美元的贷款,进而化解了这场恶意并购。

终于,双方的暗战慢慢激化,最终爆发成一次台面上的恶语相向。

1915年5月,德国潜艇突袭了皮尔庞特航运托拉斯建造的露西塔尼亚号——一艘没有任何武装保护的豪华客轮,1000多人葬身大海,其中有128名美国人遇难。

一贯傲慢的希夫难掩失望,平生第一次登门造访摩根财团。希夫的突然出现,令杰克有些措手不及,正在气头上的杰克把对德国一腔怒气完全发泄到了希夫身上,然后毫不绅士地夺门而出,只留下希夫一人呆若木鸡。

摩根财团的合伙人也都惊讶不已,在杰克身上发生公然违背绅士银行家准则的事情,实在有点不可想象。事后,杰克也对自己的不理智感到后悔。

“我做的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是不是应该向希夫先生道歉?”

一屋子摩根合伙人,竟然没有一个敢直接批评杰克的冒失。

这时候,聪明的德怀特 莫罗悄悄递给杰克一张纸条,上写着《圣经》上的一句话:“做此事非为你,而是为你的圣名,哦,以色列神啊(Not for thy sake, but for thy name’s sake, O House of Israel!)”

杰克心领神会,径直向库恩-洛布公司走去。

尽管彼此仍然恪守儒雅的君子之风,但立场的不同,注定两人有你没我的死掐结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