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色”先生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咆哮的20年代,绝不能漏掉另一位摩根合伙人,德怀特 莫罗。

前面几次出场的他,尽管每次只是匆匆露一下“小脸”,不过我想您一定对他的某个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洗澡时常忘记脱掉的睡衣、“摩根爆炸案”后的一溜小跑、和柯立芝总统的刎颈之交、落选德国总代理后的超然世外……

他是摩根合伙人中难得的一位独树一帜、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其他人都太过圆滑,莫罗与他们相比就是个“异类”)。

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莫罗这位“特色”先生吧。

他出生于匹兹堡市的一个贫寒之家,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靠着死工资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学毕业后,尽管只有14岁,他还是走上了社会,为家庭分忧。他杂工(有使用童工之嫌)的生涯一做就是4年。

繁重的杂活并没有消磨莫罗的意志,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他考上了阿默斯特学院(美国久负盛名的一所私立文科学院),依靠着学生贷款艰难求学。

尽管他的旧衬衫是同学莫蒂默(雅各布 希夫的儿子)的“施舍”,尽管他连烟斗都要与室友合用,尽管他一有闲暇便要有偿为同学辅导功课,可莫罗用他的奇思、才华、迷人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同学——毕业前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为学院“最有前途学生”奖。

求学期间,他还和同班同学柯立芝——后来的美国总统——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莫罗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美国法学院只提供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教育,且学费昂贵,原因是毕业后回报率高,莫罗又少不了为钱发愁)。

毕业后,他加入一家以打公用事业官司见长的公司(公司名称又臭又长,里德—辛普森—撒切尔—巴纳姆公司)。短短7年之后,他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一名合伙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莫罗被“猎头”——摩根大当家哈里 戴维森发现了,从此命运转变、“星”途坦荡。

那是1914年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市的第一场雨,在同一个屋檐下,莫罗和戴维森的雨伞相碰后,擦出了相识相知、相见恨晚的火花(这事搁我就动手了,没有火花,只有鼻血。要不咋说“都是命啊,啥也不说了,都是泪水啊”)。

伴着绵绵细雨,戴维森、拉蒙特和莫罗聊了一路,依依惜别。

虽然莫罗还是那个身材矮小、不修边幅、带着夹鼻眼镜、穿着肥筒裤子的莫罗,虽然莫罗还是那个与服饰考究、玉树临风、倜傥得体、富可敌国的摩根世界格格不入的莫罗,可是戴维森、拉蒙特还是毫不犹豫就决定聘用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