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众国银行破产(1)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股市的崩溃,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怖的紧缩,维系银行间贷款的抵押品价值不断下跌,银行的资金链条绷紧,甚至崩裂。

1930年,破产银行的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年初时每月60家左右的破产速度,一跃而升到11月的254家。到了12月份,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44家。

一年内,超过千家的银行倒闭,破产潮席卷全美,金融系统全面崩溃。

一贯以“银行的银行”、“银行家的银行”自居的摩根,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是,出手的对象,则与其银团好恶直接相关。被救者,有像斯韦林根兄弟这样的VIP客户,当然也有像基德-皮博迪这样渊源颇深的公司(听名字即可知)。

1930年,基德-皮博迪公司未能幸免。先是意大利政府提走了800万美元的存款,然后是新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BIS,诺曼倡导成立的“央行的央行”)将大笔存款转存至一家瑞士银行。不得已,基德雇员起家的摩根合伙人乔治 惠特尼(理查德 惠特尼)出面,召集其他合伙人商议对策。最终,一笔千万美元的贷款救援计划出炉。

然而,并不是每家银行都能如此幸运,尤其是犹太银行家的银行,合众国银行就是例证。

合众国银行是纽约第五大银行,拥有45万储户。该银行经营能力上乘,客户以犹太移民为主。就在合众国银行陷入困境的时候,副州长莱曼、州银行管理局和纽约联储都出面为其进行救援游说工作。可是,没有银行家愿意伸出援手(这让我联想到了2008年犹太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

谈判会议上,管理当局提出一项3000万美元的贷款解决方案,然而应者寥寥。州银行管理总监布罗德里克咆哮着:“不进行救援,就会有10家银行因受牵连而破产,纽约1/10的开户家庭受到损失。”

“看一看基德-皮博迪公司吧,还有更早的担保信托公司,他们都是被你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只要我们施以援手,合众国会得救的,损失会降到最低。”尽管布罗德里克声嘶力竭,可投票结果仍是“否决”。

1930年12月11日,合众国银行破产。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家银行破产案,早已笼罩在民众心中的恐惧加剧了。

合众国银行分支机构众多,客户以当地犹太小商人居多,也有些财力有限、教育层次不高的平民储户,银行雇员也大多来自这个阶层。以摩根为首的货币托拉斯对犹太银行一贯采取敌视态度,一如当年皮尔庞特和杰克对待雅各布 希夫。毫无疑问,合众国银行的犹太背景,令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最终未能起死回生。

当然,对犹太银行的敌视,也换来了犹太人对摩根的对抗。1930年以后,摩根银行式微的原因,除了为顺应反托拉斯的民意而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之外,还有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犹太反摩联盟”(我起的名字)。

30年代中期后,雷曼兄弟公司、高盛投资银行等冉冉升起的犹太明日之星,联手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财团、与雅各布 希夫过从甚密的哈里曼家族,冲击摩根的金融控制权,这对摩根财团的控制力打击极大,最终丧失了在美国银行界的绝对统治权。

六 胡佛政府的无能?

即便是经历了黑色星期四、悲惨星期二的打击,市场的投机情绪仍没有很快散去。

老把戏再一次上演了!

到了1930年初,逢低买入的投资者惊喜地发现,股灾中绝大部分的损失已经补回来了。投机者们又开始兴奋起来,底部已过去的讨论愈来愈多,交易量变得像1929年上半年一样巨大,一轮“小牛市”仿佛就在眼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