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5)

从里到外说健康 作者:王礼凤


我国上古时期就有释梦诊病的技术,《左传》上载:秦医缓和往晋为晋侯景公诊病,未至,晋侯梦见疾病化作两个小孩进入身体,一个躲在心下,一个躲在膈上。后来,医至,诊毕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来,晋侯果然不治而亡。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的解释,患阴病梦阴类事物,患阳病则梦阳类事物。比如,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互相残杀。厥气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因为肺在五行属金;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因为肝在五行属木,等等。

我的一个病人回忆自己当年颈椎长肿瘤前,就做了两次同样的怪梦,梦见头被人用刀砍了。这也许是巧合而已,但是做梦太多,影响睡眠质量,一定会影响健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身体的信号是多方面的,任何看得见的(包括颜色、形态),感觉到的(包括气味、感受),都可以准确地预报身体的状况,只要我们多给自己一点关爱,即使是极微小的疾病信号,也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5.判断生病的最好办法是察“颜”观“色”

察“颜”观“色”,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才是诊病之最高法门。

从前有个中医坐诊,一人前来看病,自述是因为“盗汗、潮热”。老中医一听,既不切脉,也不问其他情况,便开出一张处方。结果病人吃了第一剂,便大汗淋漓、气短、脉浮大、爪甲青紫,于是病人家属找上门来,请求上门再诊。老中医来后再诊,原来是自己辨证不清造成的。另书一方,药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从此,老中医告诫门人,看病一定要尽量多收集资料,不能只听病人说,还要观察病人的精神和面色,最后四诊合参,才不致误人性命。

察“颜”观“色”是判断疾病的好方法。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和现代医学之视、触、叩、听,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准确诊断,正确治疗。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木之色为青,心火之色为赤,脾土之色为黄,肺金之色为白,肾水之色为黑。据此可以判断疾病发生在何处,病因为何。如面色潮红为赤色,那一定是火热之邪所致,其病在心。面色蜡黄,其病在肝。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发现有个同学脸色发黄,色泽晦暗,就告诉他:“你应该去查一下肝脏,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他告诉我,半年来一直食欲不好,消化功能很差。后来经检查的确患有慢性肝炎。

赤色。赤色为心之色,暑热之色,主热证,心病。赤甚为实热,嫩红为虚热。如面色潮红、鼻干目痛为胃热。午后颧部潮红,口唇干,多为虚热。面色困倦目赤者,多因缺乏睡眠。额头红赤,多为上焦热。若面赤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时作时止者,最为险恶,多是重病险症之象。

青色。青色为肝胆之色,主寒证、风证、痛症、淤血和惊风。面色发青苍白,多为剧痛或者休克所致;鼻头青黑,多由腹中冷痛;如果小儿高烧,面色发青,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较明显,则为将发惊风之先兆;如果面色发青,伴有两侧胁肋疼痛,多为肝病。

黄色。黄为土之色,人体五脏之中,脾胃属土,掌管着人体饮食和水液的代谢,所以如果面色发黄,多为脾胃虚弱或水湿停留。黄色和赤色接近,有时面色发黄,也可因为体内有热所致;面黄、巩膜黄、全身皮肤皆黄者为黄疸;面色萎黄,多为内伤脾胃,营血不足。

白色。白为肺与大肠之色。面色淡白者,多为肺胃虚寒;面色多晄白或苍白者为阳虚;面色淡白,肠鸣腹胀,弯腰肢冷者,多为中寒泄泻;面色晄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者,是为肺寒咳嗽。

黑色。面色发黑多因肾虚,体内有寒,或者剧烈疼痛以及水饮、淤血所致。颧与整个颜面发黑为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等;眼眶灰黑者,往往是肾虚,或为水饮,或为寒湿,或为淤血崩漏;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淤血。

察“颜”观“色”之所以能够用来诊病,是因为人体是一个严密的智能系统,内脏的任何活动变化,都会通过一种现象表现出来,正如中医所讲 “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表象,可以是和内部活动相一致的,也可以是相反的。就像语言是表达内心世界的载体,但并不是每个人所说的每句话都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还可以是假话、反话。但是,这些假的、反的语言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人的内心活动,只要你用心体味和分析,也能够看出人内心的真实世界。看病也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