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吕后称制功臣忍(2)

文景之治 作者:史杰鹏


虽然叔孙通这么滑头,但他也不是一味阿谀取宠的人,如果碰到可以讲道理的人,他还是毫不含糊的。这符合孔子他老人家谆谆教诲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叔孙通可谓精通儒家之道。

刘邦当初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的时候,叔孙通不答应,因为他那时正当着太子太傅,而刘邦也是从善如流的人,所以他引经据典,极力反对,搞得刘邦只好承认自己是开玩笑。叔孙通还不依不饶地说:“有没有搞错?立太子这种事,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拿来开玩笑?”刘邦不得不再退一步:“拜托,别没完没了了,我听你老人家的,这总行了罢?”

惠帝当了皇帝,叔孙通也曾经因为很多礼仪问题对惠帝进行劝谏,有这么一位儒生师傅,惠帝多少会受点影响。所以史书上这么评价惠帝:

孝惠帝是个好人,内,知道爱护宗室兄弟;外,懂得尊礼宰相。对齐王和赵王非常关心,真是恩情深厚。听了叔孙通的劝谏,就凛然敬畏;得到曹丞相的意见,则满意开怀,可以算得上一个宽厚仁爱的皇帝了。可惜摊上吕太后这么一个残忍的老妈,家庭出身无可选择,郁郁不乐,闹得英年崩殂,真是可悲啊!

惠帝一死,对吕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办丧事的时候,她哭得死去活来,但就是一滴眼泪都没有,全是干嚎,搞得功臣将相们都很纳闷。侍中张辟强是张良的儿子,那时才十五岁,非常聪明,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就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可以说是疼爱得无以复加了,现在英年早逝,太后竟然干嚎,一滴眼泪都没下,这正常吗?这说明她心里有很重的忧虑,哭的时候没有心情。”

陈平问:“有什么忧虑?”

张辟强说:“当然是害怕你们这帮人对她们吕氏家族发难了,毕竟刘姓天子驾崩了,他们怎么放心得下。”

“那怎么办?”陈平也有点惊恐,因为他深得吕后宠幸,真要闹起政变来,说不定自己会首先人头落地。

张辟强道:“你们应该请求拜吕产、吕禄为将军,监管南、北两支军队,这样的话,太后一定会高兴,大家也就各自保平安了。”

陈平高兴地说:“好,我马上照办。”

当时的右丞相是王陵,秉性耿直。吕后想把自己的家族子弟立为诸侯王,问王陵有什么意见。王陵说:“当年高皇帝曾经杀白马立誓,誓词说得好:‘不是姓刘却胆敢称王的人,天下人都不能放过他。’你们既然姓吕,当王恐怕不合适。”

吕氏气坏了,转而去问陈平和周勃,这两个人马上表忠心,说:“高皇帝当年打天下,当了皇帝,分封他的子弟们为王,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您老人家称制,掌管着皇帝一样的权力,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完全说得过去。臣等全力支持。”

吕后大喜,马上下诏,封自己哥哥的儿子吕台为吕王(第二年,吕台死。子吕嘉嗣位。六年,因为行为骄恣,被吕后废掉,改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两年后又改封梁王,不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而是在中央当太傅。同年十一月,吕后又封吕禄为赵王),其他姓吕的后辈六人则封为列侯。

王陵气得大骂陈平和周勃:“你们两个人真他妈的厚颜无耻啊,把高皇帝当年的盟誓当成耳旁风了,看你们将来到地府怎么有脸去见他老人家?”

陈平憨厚地笑了笑:“当面抵触君主,这个我不如你;但是安定刘氏社稷,你就不如我了。”意思是咱们走着瞧罢,以后你会知道我的用心的。

那时候以右为尊,为了报答陈平,吕后罢免了王陵的右丞相职位,升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她自己的宠臣辟阳侯审食其则升为左丞相。

惠帝之死,可能是吕后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也许她以前并没有取刘氏而代之的想法,但独生儿子已经没了,时势逼着她必须做一些政治思想的转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