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渣甸:18岁出门远行(1)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第一章 走向东方

身为苏格兰人,我必须靠着双手打天下。

――(英)瓦特?斯科特

1802年,一项全球最大的城建工程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要到1836年才全面完成,但自1796年即已开始的这个新城扩建计划,此时已颇具规模。当历史进入19世纪时,工业革命的列车在欧洲大地上滚滚向前、快速挺进。此时的英国已经跃升为西方世界头号强国,伦敦已成为全球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大英帝国的臣民走遍世界各地,自信、果敢、傲慢且充满优越感,几个商人、几名传教士和几条帆船就敢远走天涯。

在东方,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曾经在17、18世纪被欧洲一些人士称颂为“理想社会”的大清帝国,此时对外虽然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经历过“乾隆盛世”的朝廷要员虽然依旧视英国为“蕞尔小岛”,视英国人为“蛮夷”和“番鬼”,但来到广州经商的英国商人已经发现,大清帝国实质上是外强中干,因为腐败正日甚一日地侵蚀着它的肌体。与英国所具有的开拓与进取特性相比较,清朝保守与封闭的特性显而易见。

对英国商人来说,在有着庞大市场的中国,无疑有无限的机会。与法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争霸后夺得海上霸权的英国,此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进取欲望强烈。1600年成立、长期享有对东方贸易垄断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势力依然强大。不过,被称为经济学鼻祖的苏格兰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让愈来愈多的英国商人所服膺和实践。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在爱丁堡市受完教育、最后合作建立起怡和洋行的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和马地臣(也译为?地臣,James Matheson,1796~1878)先后走向东方,来到了中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