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 鸦片:“最有绅士气派的投机生意”(3)..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朝廷接到奏报后,虽于1831年、1832年两次下谕,要求广东官员“务将来源杜绝,以净根株”为拔本塞源、一劳永逸之计,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跟进措施。而广东方面则一味敷衍塞责,直到1834年才向中央奏报查办情形。奏折中除了提到一些无关痛痒的防范措施之外,提出粤海关税收“有增无减”,伶仃洋走私基地“远在外洋,离省数百里,何船趸载鸦片,巡洋兵船亦不能搜查确实”。广东地方政府的失职,使伶仃走私活动得到肆无忌惮的发展。

伶仃洋走私基地是由一批装备精良的外国船只构成的。作为走私基地核心的鸦片趸船,“一般是用麻栗木建造……船身宽敞,备有坚牢的绳索、巨大的武器库和闪亮的舷炮”。从事鸦片运输的船只,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一些鸦片运输船装备之精良,连当时中国的水师船也难以与之匹敌。

与装备落后并存的,是水师的畏惧怯阵。“中国水师船常常避免向走私船进攻,因为后者都是由亡命之徒驾驶……而前者的船员都是以低饷雇用的人,而且经常是对各种航行情况极为无知。”

1826年,两广总督设立巡船,以查禁鸦片从海上走私进口。巡船船队的建立,对鸦片走私贩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可是,也有史料记载,巡船建成后,并不总是查禁鸦片走私,而是“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这样,缉私的巡船便成了走私的保护者。

在珠江口,鸦片走私是公开进行的。当时马地臣创办的英文报《广州纪事报》(Canton Register)等报纸就像登载其他进口商品一样登载鸦片的价格,公开公布那些运着鸦片抵达的船名,并且记录鸦片交易情况。

伶仃洋鸦片基地建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鸦片走私体系。从内地“大窑口”的银钱交收,到伶仃鸦片趸船上的按单发货;从专司从印度进货的飞剪船队,到伶仃基地囤积鸦片的趸船,再到专事向中国沿海送货的船队,鸦片走私贸易迅速扩张。猖獗的鸦片走私,使伶仃洋面处于一派畸形的喧嚣与繁忙之中。

有来到此地的外国人如此记述这里的鸦片走私景象:“从日出到日落,你都可以看到,在那些趸船旁边一艘艘的走私船载着鸦片开走……登上趸船,你更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买卖兴隆、财源茂盛的景象。在你的这一侧,你会看到成排成排的‘公班土’和‘刺班土’堆放在船舱上;在你的另一侧,则堆放着‘白皮土’……转过身来,你会看到请来的中国验银师正将银子从钱袋里倒出来,进行查验。”

没有人能够想到,曾经因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闻名于世的伶仃洋,在500多年后,竟成为鸦片走私者的天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