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 传教士郭士立:最佳鸦片翻译(2)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渣甸向郭士立发出了邀请。但是,以宣传基督福音为宗旨、以“拯救中国人心灵为志业”的郭士立,能够答应与摧毁肉体和毒害心灵的不道德的售卖鸦片为伍吗?他的内心难道可以跨越这个巨大无比的障碍?

为了让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参与鸦片走私,使一位医生参与毒品兜售(其实渣甸本人当年正是从事医生职业),渣甸开始了极有技巧的说服工作。他给郭士立写信道:“我直率地、开诚布公地告诉您,我们提供此次航行所需的费用,主要依靠的是鸦片。很多人认为,鸦片贸易是不道德的,但我们殷切期盼,您不要因小而失大。对于任何一艘船来说,如果要想有机会获得航行所需费用,就得靠这类交易。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劳您大驾时,您不会拒绝来为我们做翻译……您一定很清楚,在我们从事中国沿海贸易的过程里,其他船货所获利润都不足以吸引散商从事如此昂贵的探险。就我们所知,鸦片似乎是唯一有希望能使我们有余力满足沿海官吏贪得无厌的货品。收获让劳苦显得甜美,我们还可以说,收获使参与其事的人不再感到那么危险。”

接着,渣甸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丰厚的回报:“说了这么多,我们只想再说,对于您此行以船医及翻译身份所提供的服务,我们愿意付给您应得的报酬。而此次远行获利愈多,我们所能付给您的报酬就愈多。这笔钱对于进一步实现您心中伟大的目标,或许能派上用场。我们对于您的志业深感关切,并期盼您成功。”

与此同时,渣甸还答应为郭士立正要编辑的刊物提供6个月的经费。这份刊物即1833年创办的“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士立的内心显然有过冲突和犹豫,他甚至就此去征求过别人的意见。最后,邪恶战胜了理智,金钱战胜了教义。

1832年10月20日,郭士立在“经过自己心灵的冲突”后,登上了渣甸?马地臣行的飞剪船――“精灵号”。就这样,郭士立手上拿着《圣经》,脚下踩着鸦片箱,心中装着上帝的信仰,开始了他的传教布道与走私鸦片的航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