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 强硬者抬头:渣甸等散商的反应(1)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03 强硬者抬头:渣甸等散商的反应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宣告终结时,渣甸和马地臣已经是广州英国商界的领袖级人物。对于英国政府决定在广州设立驻华商务监督,他们自然是赞同的,不过让他们担心的是,英国政府是否继续任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担任这一职务。

当渣甸和马地臣听说由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时,心里顿时无比兴奋。早在1803年就加入了海军的律劳卑,与渣甸和马地臣一样,是苏格兰人;在政治派别上,也与渣甸和马地臣一样,来自辉格党。渣甸写信给当年的老搭档、时驻伦敦的威丁说:“我希望你尽力使他(律劳卑)认清,在他和中国方面的交往上,尊严、坚定和独立的举止是必要的,他所做的这桩事情是异常艰难的。”

相对于比较遵守对华贸易规则的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大班,以及对清朝的贸易体制看法相对温和一点的竞争对手颠地而言,渣甸和马地臣对华态度强硬,并极端蔑视清政府和一群“天朝的野蛮人”。

在渣甸和马地臣看来,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取消了,但中国的公行制度依然是贸易发展的桎梏。中英贸易愈增长,公行制度(包括中国通过公行具体实施的一套对外交涉体制)就愈无法适应;中国愈像是英国制造品的庞大潜在市场,中国的贸易体制就愈令人难以容忍。他们同时还感到,仰赖于伶仃洋和东部沿海一带的非法贸易程度愈大,中国政府查抄和封禁贸易的危险就愈大,贸易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也会愈大。英国政府必须对清朝采取强硬态度,真正让清廷屈服,才能确保英国对华贸易的蓬勃发展,确保渣甸?马地臣行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早在1830年,广州的散商甚至就想到使用武力来达成他们的要求,这年12月,包括船长在内的47名英国在华散商签署、呈递给英国议会下院的请愿书已由马地臣起草完毕。请愿书声称,如有一位英王陛下的代表常驻北京,受命以保护侨民利益的适当精神行事,则必获致最有利的结果。如没有这种直接干涉,恐怕对华贸易不会有多大发展。至少希望英国政府“能采取一项和国家地位相称的决定,取得邻近中国沿海的一处岛屿,使世界上这个僻远地区的英国商业不再受虐待和压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