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 沉默政策与矛盾公开化(1)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07 沉默政策与矛盾公开化

律劳卑死后,德庇时继任驻华首席商务监督职位。德庇时无意再去重叩广州清政府的大门,而是坐等英国外交部新指令的到来。他给伦敦方面写信说,在未得到来自外交部的训令之前,将保持“绝对沉默的态度”。

与此同时,广州英国商会内部发生分裂。以颠地行(宝顺洋行)的颠地(Launcelot Dent)为首的一派,与以渣甸?马地臣行(怡和洋行)的渣甸、马地臣为首的一派,将分歧公之于众。

颠地对由渣甸和马地臣操纵的商会并不买账。1835年10月3日,与颠地关系密切的《广州周报》(The Canton Press)发表长文,认为广州英国商会完全不符合商会的本来旨趣,政治味道极浓,这个“律劳卑的商会”的失败结局是“无须争论的”。文中写道:“我们可以断言,它的建立是缺乏权威性的,它被赋予的使命是这类机构从未有过的,它与一般商会的功能、优势以及实际可行性相抵触,也与商会约定俗成的合法目标相违背。”

渣甸和马地臣对颠地等人的分裂商会行为愤怒不已,甚至指责颠地在律劳卑失败事件中与广州政府方面暗中有交易。

不仅如此,渣甸和马地臣对德庇时的“沉默政策”更是难以忍受。

德庇时发布告示向在华英商宣示“沉默政策”,强调鉴于广东当局拒绝承认其“官方身份,不允进行官方交往”,商务监督们“认为自己应该保持绝对沉默以等待国王的最终决定”,并告诫在华英商以克制的审慎行为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留下好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