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 马地臣返英联手工商界(2)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1836年,马地臣在伦敦出版了《对华贸易的现况与展望》(Present Posi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rade in China),要求人们注意旅华英商处在“危险的、毫无防范的地位”,并吁请英国政府“立即出面干涉并且认真监督我国对华通商制度的改造事宜”,使贸易置于“一个安全、有利、体面而又持久的基础之上”。

1836年2月,曼彻斯特商会草拟了一份名为“我国对华贸易的无保障状况”的陈情书,上呈外交大臣。陈情书提请注意对华贸易对于英国商业、工业和航运业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贸易媒介的旅华英商毫无保障的处境。继而指出,对华贸易不但为英国航运业提供了10万吨的业务,并为英国制造品提供了市场,而且提供了每年300多万英镑印度产品的出路。同时,对华贸易有大大扩充的可能。如果没有适当的保障,贸易就势必任由行商或中国官吏摆布、动辄封禁。英国财产天天处在险境之中,英国工业容易陷于瘫痪,税收则须冒着每年500万英镑损失的危险。英国政府必须防止这些弊害发生。

来自英国本土工商界的力量,逐渐被发动起来,与以渣甸为首的激进的广州英商遥相呼应。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格林堡所说:到1836年,英国国内工业界的力量已经被投入到了对华激进政策之中。

巴麦尊显然比威灵顿公爵更赞同广州英商的论点,也更重视他们的声音。随着长期执掌外交部(1835年4月至1841年9月),巴麦尊正沿着支持采取对华强硬路线的方向迈进。

而对清政府来说,面对猖獗的鸦片走私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样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禁烟措施,一场史无前例的禁烟风暴眼看就要到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