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从车库中起家(7)

被谷歌 作者:(美)肯·奥莱塔


佩奇在这里找到了学术上的良师益友特里·维诺格拉德(TerryA.Winograd),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教授,曾获全国科学基金会津贴用以探寻网络信息的未来。一天晚上,佩奇突然开窍――许多年后他描述自己为什么突然有了搜索的想法。“我在想:如果我们能下载整个网络,并且刚好保持链接,那会是什么样子……我抓起一支笔就开始狂写!”他告诉维诺格拉德教授,“下载整个网络需要两周时间。”教授点了点头,说道:“充分了解它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但不告诉我是足够明智的。”佩奇下载了互联网的全部链接结构,他并不太清楚用它来干什么。他意识到链接不是有机存在的,它们是有意识努力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当选择访问一个网址,或者在自己的网站上添加一些链接时,用户只选择最好的链接。佩奇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精心制作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搜索引擎,使用这些链接编制目录的,不仅有网络岛,而且还有整个网络海洋。

佩奇的新朋友布林非常有头脑。布林和计算机教授拉吉夫·莫特瓦尼(RajeevMotwani)之前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在这一依然新兴的领域中,人们要搜集链接、打印搜集结果、对搜集结果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到答案。佩奇大胆的努力吸引了他。数学问题――如何计算原始网页链接及其附加链接――是他凭爱好就能应对的挑战。“这是一个有趣的数据来源。”布林低调地说。布林加盟之后,两人从此再也不能分开。当说到他们俩时,同事们开始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读做“拉里 谢尔盖”(LarryandSergey)。

两人在为数字时代黎明的到来而努力。1993年,即布林和佩奇认识之前两年,全世界只有50个国家中的1500万人在使用互联网,而且只有100多个网址。马赛克浏览器(MosaicBrowser)刚刚投入使用,莱纳斯·托沃兹(LinusTorvards)使得软件黑客公社制造出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但随着互联网以每年两倍的规模扩张,数字世界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仅在两年之后的1995年,就诞生了雅虎,而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在线已经有了近500万用户。马赛克浏览器已在前一年更名为网景领航员(NetscapeNavigator),对互联网作出了如同路易斯和克拉克开发美国西部时作出的贡献。

强大的微软随后发现了对其套装软件业务带来威胁的网景和互联网。微软对互联网威胁的误读,在1994年11月5日梅尔沃德提交给比尔·盖茨的一份16页的备忘录里得到了表达。他在当中嘲笑了围绕互联网的大肆宣传,宣称――就像萨姆·雷石东同年在对全国记者俱乐部的演讲一样轻视――那只不过是由“嗜网成癖的人们”控制的一个发布平台。尽管梅尔沃德有预见地警告web浏览器的出现,但微软对于网景浏览器把消费者从美国在线和其他门户网站竖立的围墙后面解放出来,并在互联网上冲浪这些影响的领会还是过于迟钝了。当微软最终作出反应时,已然木已成舟。1995年5月,在比尔·盖茨的备忘录《互联网浪潮》(TheInternetTidalWave)中,号召他的部队行动起来,对这种具有破坏力的技术要引以为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