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特勒的决策(3)

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 作者:朱世巍


一个有趣的细节,也证实了希特勒这种矛盾且动摇不定的心理状态。他曾就库尔斯克战役给德国宣传部门下达过很有意思的指示:不允许报道德军的进攻,而要说成是俄国人先发动进攻,但被德国人击退。德军在随后的反攻中,占领了大片土地并拉直了战线。

这样,德军一旦胜利,就可以说成是苏联的彻底失败;就算德军进攻失败,希特勒也依然可以保住面子。不过希特勒关于禁止报道德军进攻的命令,似乎没有发到其盟国,以至于后来彼此的宣传口径很不一致。

在这矛盾的心理状态下,也就产生了两套方案。一套是服从于现实,目的有限的库尔斯克战役计划;一个则是野心勃勃的全面进攻方案。当然,有一点很清楚:如果连目标有限的“城堡”计划都实现不了,那些野心勃勃的计划也将作废。多数军事统帅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如此:虽然他们事先会做出各种预测,但战争形势到底会如何发展,只有打起来以后才会知道。

至于战后苏联和西方历史学家们,围绕库尔斯克战役真实意图而各执一词的争论,则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从他们各自的政治目的中去探究根源了。这个话题扩展开来,或许也可以产生一部《冷战史学史》,但这并非本书的任务。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1943年的春季,来具体审视一下希特勒的进攻计划。

2、“城堡”计划

在出台了东线总作战方针后,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发出了第6号作战命令,加密代号为“城堡”。通过这项作战命令,德军1943年夏季库尔斯克进攻计划才算最后定型。

按照“城堡”战役计划: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突击集团:第4装甲集团军,“肯普夫”战役集群主力,应从别尔哥罗德、托马罗夫卡地区进攻库尔斯克以南,主力将使用在奥博扬方向;

中央集团军群第9集团军,则从奥廖尔地区进攻库尔斯克以北,主力集中于左翼;第9集团军在奥廖尔地区的后方由第2装甲集团军掩护。

两个突击集团将在库尔斯克及其以东地区会合,并合围突出部内的红军重兵集团。

位于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交界线(库尔斯克以西)的德第2集团军,则应发动牵制性冲击牵制苏军。并在苏军退却时立即全线转入进攻。

在具体战术上,考虑到战役纵深不大,希特勒要求进攻部队尽量轻装简行。

另外,希特勒还规定,如果战役顺利,苏军陷入混乱,他将把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2集团军,以及集团军群的一些直属部队,移交给南方集团军群,并向东南发动进攻,实施“豹”战役。战役发起日期,最初被定在5月3日。

在签署6号命令后,希特勒却一直犹豫不决。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则不断催促尽快行动,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的支持。这位年轻的总长几乎把“城堡”看成了他个人的杰作,力图借此露上一手,甚至提出4月15日就发动进攻。连曼施坦因也觉得这个日期太早了。

负责从北面攻击的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将军,却持相反意见。4月27日,他赶到了希特勒的别墅,并以空中侦察的照片证实:红军预见到了德国人的进攻企图,已经构筑了坚固的阵地,拥有强大的预备队。因此,德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装备。希特勒听从了莫德尔的建议,将进攻日期改在5月5日。4月29日,由于当年雨季结束的较晚,进攻日期又推迟为5月9日。

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与克卢格、曼施泰因、蔡茨勒,以及新任命的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开会商讨“城堡”战役。会议持续了3个小时,但没有记录保存下,以至于产生了众多讹传。一些文献把根本没有列席的莫德尔,以及4月27日他在伯格霍夫的表现,凭空照搬到了慕尼黑会议。这种说法流毒很深,以至于MARS先生在他文章中还加以沿用。

实际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各人,表现也同样含混不清。克卢格和蔡茨勒,都主张尽快进攻;曼施坦因认为最佳时机4月份已经错过,除非再给他2个师。从他的回忆录看,曼施坦因还是主张进攻的;莫德尔据说寄来了信件,表示红军防御坚固,预备队强大,暗示进攻未必成功;古德里安则在回忆录中宣称,他和斯佩尔(此人似乎也没有到会)都主张干脆取消这次进攻,以保存宝贵的坦克兵力。因为意见相左,古德里安和他的老对头克卢格还发生了激烈冲突,以至于闹到要决斗的程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