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搜》 特斯拉的遗志

搜(第2版) 作者:(美)约翰·巴特尔


拉里.佩奇一直都希望可以成为一位发明家。12岁那年,佩奇读了一本尼古拉.特斯拉的传记―此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特斯拉的许多发现和发明成为一系列发明创造的技术基础,这些发明创造包括无线电通信、X光、太阳能电池以及输电电网。然而,尽管有许多项令人瞩目的发明,但特斯拉始终是个不太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同爱迪生进行比较的时候。特斯拉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为爱迪生工作过,同爱迪生抗争过,也一直同爱迪生竞争。

这样一个事实吸引了12岁的佩奇的注意力:尽管特斯拉的成果卓越,并改变了世界,但这位发明家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赢得经久不衰的名望或者财富。

20年后,当佩奇提到特斯拉的故事的时候,他脸上闪过若有所思的表情。佩奇告诉我,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特斯拉都在为支撑自己的研究工作而苦苦挣扎。“他总是很难把自己的发明商业化。这是个伤感的故事。我认识到,特斯拉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但是他取得的成就远远没有他应该取得的那样大。我意识到我自己也想发明东西,但是我同时还要改变这个世界。我希望把我的发明制成成品,把它们放到人们的手中让他们使用,因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们可以很公平地说,佩奇和他的合伙人谢尔盖.布林成功地避免了特斯拉的命运。他们把自己的发明放到了上亿人手中。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们让几千人变得非常富有,帮助几十万商人改善了经营状况,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同知识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佩奇和布林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财富,还变得像电影明星一样出名。而且,他们并未倾尽毕生精力来获得这些东西。他们只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要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一般需要的时间。

“我已经下定决心,要么成为一名教授,要么创办一家公司。”我要求佩奇回忆一下他在南加州开始研究生学习时的梦想,他这样说。“能够进入斯坦福大学,我简直太激动了。要实现那样的抱负没有比斯坦福更好的地方了,我一直都向往硅谷。”

佩奇不是一个凭一时冲动做事的人。他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点特别聪明的人特有的那种有点拿捏、升降调变化有点奇怪的口音,这种显得古板的说话方式有时会被错认为东欧口音。事实上,他来自密歇根,而他的合伙人布林才是出生在俄罗斯的人。在老朋友们的记忆中,佩奇是一个才华横溢、雄心勃勃而且有一点过度追求效率的人。他在密歇根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曾经担任工程荣誉协会的会长。当时,他领导了一次唐.吉诃德式的运动,试图建立一条横贯整个校园的单轨铁路,因为这样看来更有效率―不过,这条铁路一直没有能建起来。在这一点上,佩奇使我们想到另一位以高效率著称的公司创始人:微软的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在佩奇不成熟的创业生涯中,人们习惯性地将他同盖茨进行比较。这不仅仅因为他同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间存在着一两个相似点,还因为很多人认为Google有朝一日会取代微软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和最赚钱的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