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4)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一般来讲,国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有三种办法: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

第一种:增加税收,这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这尽管是一种好办法,但它的缺点是税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仅税收不能增长,反而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第二种:增发通货,这是一种“透支”体力的做法,尽管简便但也不可取,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变相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一样,它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无疑,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

第三种:发行国债,在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公开发行国债的方法筹集资金。这样,政府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从而从事基础建设和大型投资,提升整体经济竞争能力,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于这三种方式的区别,有一个例子很典型。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人们刚刚摆脱了国民党金元券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人们普遍担心上海物价不稳定,于是纷纷开始囤积货物,这样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短缺。这时,中国共产党的“理财高手”陈云展示了超人的智慧,他经过认真计算向中央提出增发国债2 400亿的请求。这样就保证,一不增加解放区人民的税收负担,二不多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并且顺利解决了当时人民政府资金缺乏的问题。

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

前面,我们知道了增发货币会带来通货膨胀,但是接下来,我们将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政府增加税收和借债究竟有什么区别,难道政府发行的债券就是净财富吗?

先哲李嘉图明确表示,税收和借债这两种做法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样的,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表述了如下思想:政府为筹措战争或其他经费,采用征税还是发行公债,两者的影响是等价的,即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征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这是着名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2 000万英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 000万英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100万英镑,只不过是由付这1 000万英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英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

实际开支的是那2 000万英镑,而不是为那2 000万英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2 000万英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每年征课100万英镑。但这样并不会改变这一唯一的性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